荀彧为什么会反曹操,宁愿信他是临死前最后一计,用死挖出朝廷最后一批忠于汉室的大臣?
查看15个回答
15人回答

关于荀彧之死,《后汉书》《三国志》给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答案。



《后汉书·荀彧传》载:“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三国志·荀彧传》载:“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后汉书》说荀彧是在曹操暗示之下服毒自尽的,而《三国志》却说荀彧是忧郁而终,虽然与曹操有关,却属于正常死亡。那么,荀彧到底是不是曹操逼死的呢?个人更倾向于前者、也就是《后汉书》的记载。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国志》成书于晋,晋代魏之后,其正统地位的唯一来源便是魏元帝曹奂的“禅让”。因此,晋为了维护自身的正统地位就必须承认魏的合法性,这也是为什么晋武帝司马炎在“受禅”之后封曹奂为陈留王的原因所在。陈寿随蜀汉政权降魏,在晋代魏之后成为了晋臣。换言之,他必须站在维护晋王朝利益的角度编纂《三国志》。否则,不仅无法成书,陈寿的小命能不能保住都很难说。所以,陈寿的话是要打一些折扣的。如果说魏武帝曹操逼死了荀彧,那么魏就真的成了篡汉逆贼,那么晋又是什么?篡了逆贼的逆贼?只有将魏合法化,晋才能更加合法,不是吗?



《后汉书》则完全不同,它成书于南朝刘宋。刘宋与汉之间经历了魏、西晋、东晋两朝三个政权。汉、魏之间的那些事对于刘宋王朝和范晔而言,是很久很久以前了……魏正统与否,和刘宋的关系已然不是非常大了。因此,范晔没有陈寿的顾忌,他的话似乎要更加可信得多!因此,个人更倾向于荀彧是自尽身亡。那么,真的是曹操暗示荀彧自尽的吗?



曹操赐荀彧空食盒到底何意?

对于空食盒的解释,个人认为最靠谱的是:食盒本为盛食之用,无食之空盒其实就是无用之意,曹操的意思大概是说荀彧无用了。至于说这是否是曹操暗示荀彧自尽,个人认为不一定。无用,可以死、也可以退,不是吗?既然荀彧不赞成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对于曹操而言,荀彧自然是不能再用了。但曹操不想背负一个卸磨杀驴的恶名,于是暗示荀彧主动隐退,这也是可以说得通的,未必就是暗示荀彧自尽。



荀彧为何要反对曹操?

荀彧很早便投入了曹操麾下,是曹操早期的班底,说他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并不为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彻底架空汉献帝刘协,荀彧不仅从头到尾参与了,而且很难说这里面没有荀彧的谋划成分。换言之,荀彧根本不是什么汉室忠臣!曹氏终将取刘氏而代之,荀彧心知肚明,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他又为什么要反对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呢?



加九锡原本只是汉朝皇帝给功臣的一种礼仪性待遇,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是,西汉末年王莽赋予了进公爵、加九锡特殊的含义。自王莽之后,进公爵、加九锡便成了权臣篡位的前奏!这就是荀彧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的原因。



既然荀彧是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他又为什么反对曹操“篡汉”呢?其实荀彧并不是反曹操,他仅仅是不想背负一个逆臣的恶名而已。曹操不走王莽的那条路,荀彧名义上仍然是汉臣。可曹操一旦走上了王莽的老路,荀彧就是附逆、就是汉王朝的逆臣!这就是荀彧理解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的原因所在,仅此而已。至于汉献帝是真皇帝还是傀儡,荀彧无所谓!这实际上也是曹操麾下不少大臣、尤其是文臣的心态,汉朝是真汉还是假汉他们无所谓,只要是汉就行。



曹操对荀彧的心思心知肚明

曹操虽然最终依然进位为了魏公、乃至魏王,但是他对手下以荀彧为首的这些人的心态其实还是心知肚明的,这或许就是曹操终生没有称帝的原因之一。如果是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时或许还有些许不得已,晚年的曹操称帝已经没有任何阻力,这一点从后来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篡汉也能看得出,几乎没有任何阻力,也没有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正因为曹操对荀彧的心思心知肚明,他自然也知道,荀彧不会反自己,他要的只是一个汉臣之名而已。因此,曹操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要荀彧的命。荀彧一辈子对曹操忠心耿耿,杀了荀彧会让不少老臣寒心、弊大于利。个人认为,曹操很可能并没有让荀彧死的心,仅仅是想让他退!毕竟荀彧公开反对曹操了,在位列中枢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了。



荀彧为何选择自尽?

既然曹操不想要荀彧的命,那么荀彧又为何选择自尽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曹操生性多疑,虽然知道荀彧无心反叛,但是架不住荀彧影响力太大,时间长了曹操会不会真的动杀机,荀彧不敢保证。更何况,荀彧位列中枢多年,并非没有政敌,谁又能保证荀彧“退休”后,曹操不会因为拉拢荀彧政敌的需要,对荀彧再生杀心呢?如果真那样,不但荀彧会丢掉性命,恐怕子孙后代都要跟着遭殃。倒不如趁着曹操心中对自己还有些许情分,牺牲自己为子孙后代谋个平安富贵。



史实也的确如此,荀彧自尽之后,曹操心中多少是有些愧疚的,不但没有清算荀彧,而且给了他“敬侯”的谥,也算是盖棺定论的美谥了。与此同时,曹操还让荀彧的儿子承袭了荀彧的列侯爵位,荀氏家族依然富贵万代。



至于说荀彧是用自己的死为曹操挖出最后一批忠于汉室的大臣,没有任何根据!首先,曹操并没有借荀彧的事情大开杀戒,无论是否忠于汉室,并没有谁因为荀彧的事情丢了性命。其次,曹操晚年,实际上真正忠于汉室的大臣早已经被清洗或架空了,剩下的无非和荀彧一样,想要在青史中留个好名声罢了,曹操完全没有清洗他们的必要!既然这些人不想当逆臣,曹操索性成全他们,不称帝便是了!

2019年9月16日 00:28
晋没有必要替魏正名,魏串汉,晋可以拔乱反正,尊汉。反而可以名正言顺。就像明反元,唐杀宇文尊隋一个道理。
我觉得军师联盟的解释也挺好,赐空盒即是无禄,曹操暗示荀彧他要称王,荀彧不跟他就不提供饭碗了,让他自己看着办,荀彧自杀其实是他自己的原则逼的,不能全怪曹操
不理解荀彧的人是因为不理解古人的气节。对古人来说气节大于生命。
我相信,如若曹操统一三国、荀彧则不会死。
荀彧前期也是先投的袁绍,看到袁绍的很多问题才投了曹操,另外,当时的时代,家国为重,家族之后才是国,比如徐州的陈登父子,屡次反叛只是为了家族利益,而荀彧也是当时的荀家族长,自己老家就在曹操治下,还有他侄子,荀攸,也是刺杀过董卓的,对汉室忠心是有的,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无奈吧,还有诸葛亮,诸葛亮为啥不投曹操,就是小时候对曹操在徐州屠城深感厌恶,然后从徐州逃难到荆州,
史记与演义都是假的,所以历史上的荀彧这个真实的人物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死,迟迟没有大白于天下,新三国将用另一种方法展现这段历史,其实世人都被骗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新三国飞鸽传书豪赌天下将揭开千古谜团[捂脸][捂脸][捂脸]
空碗,挽留
可以说荀彧用自己的死为汉朝续了八年命!死于212东汉亡于220!
真像是他们属于颍川士族集团,曹操唯才是举,想提拔寒门子弟出仕,又屯田,一步步削弱士族集团,最后必然是分道扬镳。这时代没有哪个是忠臣,有能力的皇帝都在跟士族集团决战,甚至不惜身死族灭。
生死事小,失节事大!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