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曾经对朱元璋说过,施耐庵的才能胜他十倍,真如刘伯温所说吗?
查看11个回答
11人回答

从史料分析朱元璋、刘伯温、施耐庵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刘伯温所说的真假

综合《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等史料记载:

35岁时,施耐庵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授任钱塘县事。三年后,施耐庵弃官归家。以此来看,刘伯温与施耐庵有“同年之谊”,二人间绝对是相熟悉的。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举起反元大旗后,张士诚听闻施耐庵才名,经过三次亲自邀请,施耐庵这才抱着“王道乐所”的宏愿,当上了张士诚的军师,并为张士诚攻城略地多献良谋。

但是,张士诚随着势力的逐渐形成,开始变得居功自傲,宠信佞臣,施耐庵曾多次谏言均不被采纳后,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僚鲁渊、刘亮等人。随后,他到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以教书谋生,兼与学生罗贯中研究《三国演义》及《三遂平妖传》等小说的创作,并继续完成《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的创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势力后,四处缉拿张士诚的旧部。施耐庵闻知后,随前往老家兴化好友顾逖处隐居避祸,并继续专注《江湖豪客传》的后续创作。

不久,朱元璋得到施耐庵的消息,屡次征诏,而施耐庵并不应诏。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屡次征诏”施耐庵呢?自然是闻知施耐庵的才名,想让他为朝廷效力。

那么,朱元璋是从何得知施耐庵的才名的?一是从张士诚投降旧臣口中得知;二是从刘伯温口中得知,毕竟二人曾有“同年之谊”。

因此,可以断定,朱元璋在征诏施耐庵前,应该向刘伯温寻问过,至于刘伯温是不是说“施耐庵的才能胜他十倍”就不得而知了,但应该是极力夸赞了施耐庵的才能,否则朱元璋为何要“屡次征诏”呢?

那么,施耐庵的才能究竟如何呢?

从史料和民间传说,来分析施耐庵的才能

据史料记载,施耐庵“自幼才气过人,为人仗义”;被吴王张士诚聘为军师,并屡次献攻城略地良策。

所以说,就算施耐庵的才能胜不了刘伯温十倍,但也绝对是一位难得的大才。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施耐庵正在街上观赏花灯,突然看到一个恶霸欺负一名妇女,随冲上前去,右手一把提起恶霸,吓得恶霸连连求饶。

次日,施耐庵再次上街观赏花灯,而前日那个恶霸却叫来了七八个恶棍前来报复。这时,施耐庵不慌不忙从旁边的店铺拿来一根粗麻绳,拴在自己的双腿上,让这些恶棍来拉,并说如果能拉动他,任由处置,否则可别怪他心狠。结果,施耐庵就像双脚生根,任由七八个恶棍拉拽,就是纹丝不动。

片刻后,一众恶棍丢下麻绳,准备逃离,而施耐庵却从一名恶棍手中一把抢过一根铁棒,一招“神龙摆尾”,瞬间将旁边的一棵碗口粗的大杨树砸断。这下,吓得一众恶棍心惊肉跳,纷纷叩头认错,并保证再也不敢为恶,施耐庵这才放他们离去。

只是施耐庵的这段亲身经历,却在他的《水浒传》中变成了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的情节。

以此来看,施耐庵应是文武双全的大才。

同时,关于施耐庵的才名,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话说,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最初想法是不接受招安,一直造反下去,并最终夺取政权,这也很符合元未农民起义的现实。结果,朱元璋看了《水浒传》后,认为这是“昌乱之书”,并下令将施耐庵抓捕下狱,打算治罪。

这时,刘伯温来到狱中给施耐庵出主意,建议他将结局写成接受招安,并且结局悲惨,这样就不会对朱元璋刚刚建立的大明朝产生不良影响,并可借此脱罪。也有说,是朱元璋派刘伯温敲打敲打施耐庵的,毕竟朱元璋曾屡次征诏,而施耐庵却没有给他面子。

于是,施耐庵这才将《水浒传》的结局改写成了现在的剧情版本。

所以,不管怎么说,施耐庵应该是有大才的,刘伯温也应该在朱元璋面前夸赞过施耐庵,至于是否说过“施耐庵的才能胜他十倍”,就不得而知了。

图片来源网络

2020年3月25日 23:43
[赞][赞][赞][赞][赞]
写得漂亮!
好文珍藏起来[赞][赞][玫瑰][玫瑰]
好文章共欣赏!
专业[玫瑰][玫瑰]
拜读佳作[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精彩优作[赞][赞][赞][赞][赞][赞]
施耐庵,文才非凡,武功盖世!文武双全,千古罕见![赞][赞][赞][赞][赞][玫瑰]
一部水浒,道尽胸中侠肝意。
施耐庵文武全才啊。老朱对施耐庵还算仁慈,有些不赴征召的文人被抄家灭族啊。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