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为什么很少露面了,他干什么去了?
查看42个回答
42人回答

李世民登基后,对秦叔宝的态度转变前后相差十万八千里,而秦叔宝之所以很少露面,实际上是为了避祸而做出的自保之策。

秦叔宝在大唐创业史上可谓是一名猛将,战功赫赫,像万军之中取敌首级这种词儿用在他身上都一点也不为过。

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旧唐书.秦叔宝传》

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秦叔宝就已经凭借赫赫战功被李渊大加封赏,不仅封为翼国公,还加封上柱国。

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相比之下,李世民登基后给他的封赏就显得有点刻薄寡恩了!

我们来看看秦叔宝的战绩,绝对值得更高的封赏。

1.619年,秦叔宝投效李唐,被封为马军总管,归属秦王李世民麾下,就在这一年,宋金刚先后攻陷晋州、浍州,唐朝河东告急,李世民带兵迎战。

秦叔宝在这一战中,大破尉迟恭,斩首2000余级,宋金刚败走,不久之后,又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于介休。

这一战,秦叔宝战绩彪炳,被封为上柱国。

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又从破宋金刚于介休。——《旧唐书.秦叔宝传》

2.在与王世充、窦建德联盟的对战中,秦叔宝被用作前锋进攻敌军,带着数十名精锐骑兵就破了敌军大阵,厉害不。

这一战,秦叔宝因战场立功,被封翼国公。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旧唐书.秦叔宝传》

3.平定刘黑闼之战中,秦叔宝一马当先,奔入敌阵,刺敌于万众之中,可以说是万军之中斩敌首级,这似乎有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之勇,进而击破刘黑闼。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旧唐书.秦叔宝传》

4.玄武门事变时,秦叔宝参与了,但史书上对此事的记载一笔带过,十分可疑!

可以看出,秦叔宝在李唐创业的过程中,打王世充、窦建德,平定刘黑闼之类的这些大战,都是李唐实现一统天下的大型战役,而秦叔宝每场都参与了,并且立有大功。

这战功,实在是属于开国名将,大功臣之列,但是李世民给他的封赏,看起来非常刻薄。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基后,一直到秦叔宝去世,12年间,给他的封赏寥寥无几,主要有这么几个:

1.玄武门事变后,给秦叔宝加封右武卫大将军食邑700户。

要知道,被秦叔宝打败后才投效李世民的尉迟恭可是封了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食邑3000户,封赏之盛,与长孙无忌等人并列第一。

相比之下,对待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这么点封赏,显然是有问题的。

更关键的是,从此以后,一直到秦叔宝去世,再也没有升过官。

2.秦叔宝去世,李世民追赠他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并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

3.修建凌烟阁,秦叔宝名列倒数第一。

论功绩,当初李唐创业过程中,秦叔宝可是屈指可数的猛人,战场上所向披靡,令敌军闻风丧胆,为李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这倒数第一,似乎不大合适啊。

而秦叔宝自李世民登基后,就一直称病,并且天天给别人说自己打了200多场大战,伤痕累累,导致多病,不能上朝,提前过上退休生活。

这事儿听起来非常不靠谱,秦叔宝是贞观12年去世,天天生病,都不能上朝的那种,能活12年?而且他逢人就说自己经常生病,似乎是刻意为之。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叔宝传》

带着疑问,仔细去看那段历史,就会找到原因,真相只有一个:秦叔宝和李世民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嫌隙,以至于君臣离心!

这些疑点从几段历史记载就能发现问题。

1.秦叔宝投效李唐的第一年,李渊对他大加封赏。

秦叔宝在击破宋金刚之战中,立有大功,李渊对他的赏赐十分暧昧,直接说作为皇帝,别说是赏赐,他连自己身上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秦琼。

这一战结束后,不仅赏赐了秦叔宝很多金银财宝,还封他为上柱国,要知道其他武将可没这殊荣。

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

“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叔宝传》

这事儿在李唐朝廷来说是很正常的,但在李世民那里,可就不一样了。

这种规格很高的赏赐,已经超出了一般武将的范畴,对于在外领兵作战的李世民来说,他心里可能会想,这是不是李渊在拉拢他身边的武将?

秦叔宝受到李渊如此大恩,会不会变成帝党?

从后续的发展来看,李渊在秦叔宝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大军后,李渊再次对他大加封赏,加封翼国公,这也是其他武将都没有的殊荣。

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旧唐书.秦叔宝传》

就算秦叔宝功劳再大,李世民身边武将那么多,立功的可不止他一人,怎么光他一个人有这么高规格的赏赐?

很显然,李渊在拉拢秦叔宝,不过可能没拉拢成功,导致秦叔宝和李渊之间的关系变得很暧昧。

所以,到了玄武门之变时,秦叔宝只被一笔带过,说明他并没有在这场政变中担任核心角色。

李渊有恩于他,因此秦叔宝可能会对李建成一党心慈手软,李世民不信任他,所以尽管秦叔宝参与了,但没让他负责核心任务。

对比一下尉迟恭的表现就知道了,尉迟将军在事变前后可谓是为李世民操碎了心,又是劝说,又是帮着联系旧部的,甚至亲手射死李元吉,史书对此记载十分详细。

秦叔宝应该是陷入了在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只能选一个的两难抉择中,他想中立是不可能的,最终虽然参与了玄武门事变,但只是扮演了一个不重要的角色。

李世民登基后,对他产生猜忌是很正常的。

但李世民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帝皇,心胸也算是很宽广,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对待功臣。

不仅没对秦叔宝动手,还象征性地封赏了他。

因此,秦叔宝在李世民登基后很少露面的原因只有一个:君臣离心!

秦叔宝自知引起李世民的猜忌,他很识时务,自觉地告病回家养老,从此不参与政事,李世民也很能揣摩臣下的心思,既然不想杀他,那就由他去吧!

毕竟秦叔宝战功赫赫,真把他杀了,那些秦王府旧将会怎么想?肯定会寒了很多人的心,李世民本来也不是一个杀功臣的人,故而看着秦叔宝识趣儿,干脆就放他回家,省的看着心烦。

2022年1月5日 22:18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