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甲午和庚子战败后,清廷需要赔偿近十亿两的赔款,按说是不应该有钱的。
但事实恰恰相反,在清末新政十年中,清廷开办的事业又多有广,财政收入也是直线上升,由庚子年前的8000万两白银飙升到辛亥年前的近3亿两。
请问这是什么速度?几乎是每年30%的速度增长啊,这简直了,比近些年的还要耀眼。
这就奇了怪了,清廷不是衰败不堪吗?不要注定要灭亡吗,怎么清末十年看起来还算欣欣向荣、形势一片大好呢?
认真说,这里面有些是事实,有些也未必。
比如说吧,清末新政大练新军、废除科举、推行司法改革、地方自治甚至搞起了选举,工商业大发展,等等,这些确实是事实,是欣欣向荣。
但是,但凡开办事业,必须要有钱做保障,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
那么,又要赔款,又要办事,钱从哪里来?
简单说,清廷的财政收入大增其实并不过分,别说3亿,其实一年10亿也收得上来。
事实上,在清朝覆亡之后,以后被每年被搜刮的民脂民膏何止10亿?
说白了,清廷之前实行低税的仁政,老百姓交的税太少了。
试想,4.5亿人,连财政收入连一个亿都没有,人均年纳税0.2两,这国家还怎么办事?
由此,近代战争中一再挫败,其实主因在财政问题。试想,如果财政多收哪怕一点点,北洋水师何愁买不起船?别说一个北洋水师,十个北洋水师也没问题啊!
也正因为如此,庚子年后,清廷痛定思痛,扩大财政收入,开办各种新政事业,由此,财税才由8000万飙升到3亿两。
当然,习惯了不交税或者等同于不交税的老百姓肯定是要叫的,叫就叫吧。
别说3亿两,就是4.5亿两,每人每年交一两税,有什么可叫的?
叫你交一两税算你运气好,赶上了清朝的仁政。
碰到清朝以后,嘿嘿,别说一两,一年被榨出十两,最后沦为赤贫也是正常啊。
蒋介石的法币时代,大家都都沦为赤贫了么?最后不更是沦为无产阶级了么?
一句话,清末有钱,那是因为之前赋税的起点太低,所以年30%的增速并不惊人,完全可以承受。
基本上说,清廷年财政收入5亿两,是比较合适的区间,一方面新政事业也可以办了,另一方面,老百姓也承受得了。再多,老百姓可能有些吃不消了。
啥?有人说不想交,还想老样子,一年就交0.2两?那也行。
等到外国侵略,你就接着赔款吧!
反正赔款也好,办新政事业也罢,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老百姓来出钱。
你想往哪出,随意!
copyright 2019-2020 聚答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6363号 大地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