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之所以有钱,主要是拿百姓受盘剥的税收、经济甚至领土、司法等主权与尊严作抵押大量借外债,由此,才能苟延残喘并进行阶层享受下干些正事儿。
清廷从户部说确实没钱,但清朝政坛腐败严重、享乐奢侈严重,又证明其实清廷并非我们想的那样没钱,而是干正事儿的时候没钱。什么是干正事?就是镇压起义、赔款和偿还利息、开办工厂和现代教育事业等。
本文就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
(1)清政府是没有钱的,但这并不代表清朝的统治者没钱
咸丰二年(1852年)户部的库存银只有22.7万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基本就是0。自此到清亡,户部存银基本都是负,都是第二年新入白银刚入就得为去年的亏空弥补。
晚清时期,和珅遍地
从道光时期开始大多入不敷出,为了保证全国行政运行干正事儿。户部对全国资金地调配采用闪展腾挪。闪开不必立即给的不给;展则是要求1000,分批分年逐渐给;腾就是腾空挂起了有钱再给;挪就是挪用其他款项赶紧给。
(2)其实学校、实业等清政府花的钱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清政府提供基本生存业务,吸引民间商人资金介入
比如轮船招商局就是如此,它能够存活主要靠的是清政府提供“漕粮海运”的业务。清廷虽然没钱,并不代表民间资本缺钱。
别总看城市里开学校、办企业,更要看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地区
例如民间商人、中外掮客、有经商思想的地主等并不少。况且税收也大多从他们那里收不上来,因此,他们的钱就更加充裕。
(3)清廷干正事儿的钱严重不够,主要在于赔款太多、花费太多
清廷每年的财政收入虽然增长很快,但每年的支出增长更快。1898年财政收入8800多万两,但支出却有1亿多两。我们只说说为什么支出这么大。
其一:糊涂的军费数量。比如咸同年间的军费可查的只有4223万两,但是实际上奏销(地方官员先自行收集军费然后给清廷报销)、不奏销的费用,按照彭泽益先生的估计其实有8.3亿花费。
其二:四大支出项目:包括行政办公和养廉银在内的常规项目、军费、赔款、外债。
常规支出每年也高达三四千万两。
高额军费每年高达五千万两以上。
高额外债偿付。外债就有17亿两。1894年借外债4.6亿两;1895年后借外债12亿两。每年的本息赔付非常多。1894年户部上奏,每年外债支出就两千多万两;1895年后,外债支出达四千多万两;1911年度支部统计每年5164万两;
高额的战争赔款。战争赔款主要是《马关条约》赔款、《辛丑条约》赔款。各类战争赔款高达十六亿以上,当然并非立即全赔而是分期赔款。
(4)清廷只能靠借外债度日,苟且残生
由此可见,每年的财政支出就在1亿到1.6亿两以上。每年的财政收入根本无法弥补。正因为不够,才大规模地借外债。
例如甲午战前的4.6亿外债中,有74.53%大概3.4亿两,用于军费;10.23%大概0.5亿两,用于实业教育;9.78%大概0.5亿两用于各种皇室消费、工程建设等;治理水5.08%,大概0.2亿两;其他0.38%,大概0.02亿两。
从上面这个比例我们可以知道,用于实业教育和阶层享受的资金是相差不多的。而凭什么借到外债?为的就是以关税为代表的各种税收作抵押,同时给出了大量的特权(例如开矿权、筑路权、各种税收优惠等)。
copyright 2019-2020 聚答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6363号 大地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