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有钱?
查看113个回答
113人回答

1912年溥仪退位之前,清朝的总税收已经创造了封建王朝历史最高值。

根据1912年1月初清廷度支部(原户部)公布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那年)财政收入为30191万两白银。这是个什么概念?农耕文明巅峰时期的乾隆晚年,年财政收入在4000多万两白银,大概是乾隆晚年的7到7.5倍左右,所以账面看起来清廷很有钱。

但是当2月12日,清朝皇室在同意了北洋政府每年300万两赡养费退位之后,袁世凯接手的大清银行(原大清户部银行,boc),却空空如也,账面上只有10个银元。1912年2月至6月间,国际银行团主动向北洋政府提供了5次垫款。到了1913年4月26日,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和北洋政府正式以盐税、关税为抵押,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的《善后借款合同》。

清廷不是很有钱吗?到了袁世凯接手的时候,那3亿两财政收入去了哪里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那3亿两财政收入只是一个账面数字。

清末的传统财政收入主要由关税、田赋、盐税和厘金组成。到了清末前几年的时候,几大税种的收入基本维持在1.8个亿左右。其中田赋4800万两,占比27%;盐税4600万两,占比26%;厘金4300万两,占比24%;关税4300万两,占比23%。哪一个单独税种都抵得上乾隆时期总收入了。除了这几个主要税种外,还有捐税(卖官的钱)、土洋药税(鸦片税,这个税种简直丧心病狂,高达3400万两)、官办铁路营收、官办企业营收、发国债及铸币、发钞等等。这些加起来,账面上破3亿,情理之中。

但是,会计算账,借是借、贷是贷。首先因为有几笔大数目的账要还,所以真正的税收收入的控制权并不在清廷手里。

如果说鸦片战争时期,赔了几千万两银子,那早就已经用海关关税还掉了的话,《马关条约》赔了2.3亿白银和《辛丑条约》赔了4.5亿白银,那就是拿着海关关税和盐税等几大传统税种做抵押问外国银行借钱还的战争赔款,所以外国银行团比清廷自己还害怕它倒台呢。清末的海关就直接掌握在人家的手里,就像还房贷一样,工资一到,立马划走。为什么清末的海关会是最清廉的部门?因为人家那是在替借款给大清朝廷的银行团负责,而不是替大清负责,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一直到1908年离职回英国(李鸿章一死,他就知道清廷快玩不转了,于是就辞职了),曾经掌管了晚清海关达半个世纪之久,死后被清廷授予太子太保。所以为什么清廷倒台后,外国银行团那么积极主动地借钱给袁世凯?只要袁世凯认账,海关、盐税什么的都还掌握在外国银行团手里。

而的洋务运动时期,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包括北洋水师的建设,清廷砸了不少银子进去,甚至要借钱吧,但是这些不是效益单位啊,而且甲午中日海战一败就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这钱就打了水漂了。后来求富阶段,搞的官办企业多少还有大清自己的银子入了股,但是到了后来官办铁路,启动资金原始投入靠什么?自然也是问外国银行团借钱修。借钱就意味着清廷的经济命脉永远掌握在外国银行团手里。

而真正在维持清廷运转的钱真的是捉襟见肘,不然为什么要开发“厘金”收入呢?

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清廷都没有钱来养军队镇压农民起义。所以厘金不但解决了“湘军”和“淮军”的军费,还能匀点出来满足地方用度和补贴点朝廷沦陷区收不上来的税。所以相应地开发出了很多税种,有些的确是当时历史情境下的无奈之举,但是有些就丧心病狂。比如卖官能有多少钱真正与国有补?但是庆亲王奕劻和慈禧这叔嫂俩,为了一己私欲,这种国难财都发,卖官的钱不但没有进国库,反而进了他们的私帑,你又能奈何?

清廷那么积极官办铁路,甚至不惜犯众怒,还要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呢?因为“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仅卢汉铁路通车之后,去掉借款利息和成本,清廷每年还能净赚300多万两白银。这是明晃晃的进项,也还是明晃晃地与民争利。

所以国库虽穷,统治者慈禧、肱股之臣李鸿章、买办阶层盛宣怀这些人都不穷,不但不穷,而且奢侈异常。唐德刚曾经说过,慈禧内帑财货至少价值2亿两白银。这个无需考证,孙殿英挖出来的20卡车的随葬品就能说明问题。容闳曾经说过李鸿章留给子孙的遗产价值超4000万两白银。1920年曾经盛家对盛宣怀的遗产做了次估算1349万两,而1920年盛宣怀早已败落了。这些就是清廷彻底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盛宣怀主导的与民争利的将民办铁路收归国有,激起了“保路运动”,最终也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文/炒米视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2019年2月21日 01:25
那时候的铁路都盈利,现在的呢?
和现在差不多,人民虽穷,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国家不穷,动不动世界第一,各个城市高架大楼林立,一个月两三千工资,上万的房价
杀鸡取卵,要灭亡的朝代都一样
特么的何等的相似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