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都战死沙场,为何在城破之时,让士兵站在沟里把腿埋起来?
查看17个回答
17人回答

闲话少说,直接步入正题。

这个记载只出自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并没有收录于《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原文是这样的“(诸葛瞻)进屯绵竹,埋人脚步而战,父子死焉。 ”

如果直译的话,埋人脚步而战可以理解成题目所说的那样“诸葛瞻命令士兵把脚埋起来作战”。不过细想想,这样理解明显是不对的。诸葛瞻即便再没有实战经验,也不会蠢到让士兵像木棍一样插在地上让魏军当活靶子砍杀。

所以我认为“埋人脚步而战”这句话中埋人脚步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指的是蜀汉士兵在战场上坚守不退,就像把脚定在沙场上一样,代表着誓死坚守的决心。

当然,这句话也可以断句为“埋人脚,步而战”。指的是蜀汉士兵放置陷阱让魏军陷入土中不得动弹,然后蜀汉步兵冲入敌阵(脑洞ing)。不过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关于绵竹之战的相关记载,诸葛瞻是急急忙忙从涪城撤回绵竹的,根本没有时间布置陷阱,所以我这个脑洞理解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诸葛瞻和绵竹之战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独子,绵竹之战时担任蜀汉代理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是蜀汉的重臣。不过诸葛瞻虽然担任军职,但从来没有领兵实战的经验。

263年秋,曹魏兵分三路大举伐蜀。姜维从沓中退守剑阁关,钟会一筹莫展,准备退兵。这时邓艾兵走偏锋,率领所部兵马从阴平山道绕过剑阁关直逼成都。

邓艾的行踪并不是隐秘的,蜀汉掌握了邓艾的动向。但蜀汉主力都驻守在剑阁关,唯有成都的御林军可以调动,所以御林军的最高统帅——卫将军诸葛瞻便临危受命,率军奔赴涪城阻截邓艾。

诸葛瞻到达涪城后,黄崇建议诸葛瞻趁邓艾还在大山之中时迅速强占山口,把邓艾困死。但诸葛瞻迟疑不决,丧失良机,邓艾一口气走出了大山,进入平原,进逼成都。

探子传来信息,诸葛瞻便急忙带着部队从涪城南下绵竹,走了好长的弯路。

到达绵竹后,诸葛瞻坚守不出。邓艾所部兵马困乏,只求速战。

于是邓艾派使者挑衅诸葛瞻说,只要你肯投降,我一定保举你为“琅琊王(琅琊是诸葛瞻的老家)”。

年轻气盛(37岁了,也不小了)的诸葛瞻被邓艾激怒,斩杀了前来送信的使者,然后率军出城和邓艾野战。

初,战况对诸葛瞻有利。但在邓艾的鼓噪下,魏军很快稳住了阵脚,蜀汉御林军最终溃败,诸葛瞻含泪冲入敌阵。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仰天长叹“父子荷恩,不早斩黄皓,以致败国殄民,用生何为。”随父亲冲入敌阵,双双殉国,以死明志。

战后,邓艾用阵亡蜀军的首级筑成京观,以彰其军功。

诸葛瞻父子战死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刘禅就彻底崩溃了。他本想到南中继续抵抗,但在谯周的劝说下放弃了这个念头,向邓艾投降。

邓艾于是创造了一战灭一国的战绩,事后被封为太尉,增加封邑两万户。

不过邓艾的下场却很讽刺。因为居功自傲,邓艾被钟会构陷,很快被收监,押送洛阳受审。264年正月十五刚过,当邓艾的囚车走到绵竹的时候,被赶上来的追兵就地砍杀。

邓艾用蜀军将士首级筑成的京观就在此处,看着邓艾父子身首异处,诸葛瞻父子终于可以瞑目了。

2019年10月17日 02:54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