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清政府在晚期的财政收入猛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主要来自3方面:
第一,关税。
在清代之前,虽然有宋代这种非常重视海外贸易的朝代,但时代毕竟不同,贸易是无法和清末相比的。
满清被洋人轰开大门后,贸易猛增。
而无论进口还是出口,满清政府都是要收税的,财政自然也是猛增。
在乾隆时代,清朝税源:田赋每年3000万两;盐税每年约500万两;关税每年约500万两。
然而清末1911年,关税已经已经达到了4300多万两,是之前差不多10倍。
单单关税一项,每年增加了差不多4000万两,相当于乾隆时期的总税收。
第二,厘金税。
厘金税其实就是对内的商业税。
只要在中国国内做生意,行走各省甚至各县市,商人都必须交税。
以往商业税不高,很多地方是象征性的收收。
因清末财政枯竭,尤其地方总督为了剿灭太平军、捻军等叛军,又得不到中央财政拨款,就得到特许在当地手厘金税。
厘金税是下金蛋的鹅,咸丰时期征收1%的厘金。到了清末很多地方高达20%。
到1911年,厘金收入高达4300多万两,几乎等于关税。
但厘金税几乎搞垮了国内商业。
中国商人做生意要被征收重税,几乎无利可图。然而洋人是不需要交这个税的,导致洋人在中国其实具备了天生的竞争优势。
第三,增加盐税。
盐税其实是人头税的变种。
因为人只要想活命,就必须吃盐。提高盐税,就等于提高人头税。
满清末年,清廷通过盐税抽厘和食盐加价的方式,大幅提升了盐税收入,1911年这项收入竟高达4600多万两,而乾隆时期只有500多万两。
自然,乾隆时期中国人口3亿,1911年中国人口4亿多,增加了1亿,盐税肯定也会增加。然而,盐税毕竟是从500多万两增加到4600万,7倍。
copyright 2019-2020 聚答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6363号 大地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