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随娘,必定强”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俗语,也有“儿女随娘,金砖砌墙”一说。
在古代这和相术及经验有一定的关系,就是通过观察这个人的外貌,性格来判断这个人将来有没有出息。原意是孩子随了妈妈的长相,孩子也差不了。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现代社会学家也说,如果孩子像娘多一点,在这个社会更容易成功,但也只是可能,属于必要不充分条件。
相对于父亲,母亲的影响是最根本的。
从怀胎开始,孩子就成为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听着妈妈的声音,受妈妈各种情绪、行为的影响,出生以后母亲又是接触孩子最多的抚养人,孩子的言谈举止都会模仿,跟随。
孩子从入胎到幼儿期,就像一张白纸,母亲涂抹什么,孩子就像什么。
古人更注重女性的妇德,品性的教育,而且母亲属阴,相对男性来说,性格比较柔和,体贴,细致,更有秩序,而且非常注重为孩子积德培福,在家庭中处于相夫教子的地位。所以,如果孩子随了母亲,那是一件有福的事。
如果母亲即使聪明过人,但性格强悍,霸道,不讲理,品行不够,如果孩子随了母亲,这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对家庭,对社会来说这是是悲剧。
小时候,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女人性格非常暴躁,对她母亲也很苛刻,经常听到她在家那她母亲。后来她母亲病了,经常爬出门口,但依然经常听到骂她的母亲。
家里有个儿子,长得很像她,个子很高,性格也像,脾气很急。她儿子没有读完小学就出去打工了,很久都没回来。
没几年,这个女人的母亲去世了。儿子也回来了,让人惋惜,可怜的是,她的儿子在打工的过程中烧成了重伤,面目全非。从此不出门。
有人说,这都是受她母亲的影响,凡人有恶,不报自身,报儿孙。
也有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儿子受难,管她娘啥事。
这个我们没有办法去探讨,因为因果关系太复杂,凡人俗眼很难看清。
但这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儿随母,真的不是必定强。
从遗传看智商的角度来说,孩子的智商会受父母两方面的影响。如果妈妈聪明,孩子不会太笨,特别是生的男孩会更聪明
我们看一个网上的图片资料
从遗传基因来看,智力的遗传信息多在x染色体上。如果生了儿子,爸爸的一个y,妈妈的一个x。显然,妈妈对儿子的影响更大。如果是女儿,爸爸妈妈都有影响。
但一个人最终会怎样,会不会成功,能不能幸福,除了智商以外,还受很多美好的品质,优秀的性格来共同影响。需要父母的共同培养。
研究发现,经常有爸爸陪伴玩耍的孩子,智商会更高。而且爸爸比较独立,勇敢,容易让孩子形成自信,积极的性格。孩子也能通过模仿爸爸学习到很多生活经验。
孩子的发展结果是个多样性的变数。
研究发现,百分之五十受遗传的影响,百分之五十受环境的影响。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小孩子越是长大,接触的人越多,学东西也越快,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骂脏话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脾气摔东西,趴地上不起来了……而这大部分都是习来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母亲的教育就非常重要,为孩子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古有孟母三迁,孟母发现儿子在哪个环境居住就会进行进行模仿。孟子家在屠场附近,就学习怎样杀猪。在市场附近学习做生意,最后在书院附近居住,孟子学习礼仪。
所以,孟母为了给儿子提供最优质的生活环境,才培养出孟子这样杰出的人物。
另外, 只有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问题,第一时间改过,才能出品德兼备的人才。
大文学家欧阳修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次母亲病了,家里又没有米,他就去叔叔家借米,叔叔家也不宽裕,只给了他一碗米,欧阳修视若珍宝,仔细地碰着回家准备给母亲煮来吃。没想到刚走到一半,碗打翻了,米撒进了草丛里。欧阳修难过极了,突然他发现有一个袋子,打开一看,竟然是一袋子米,他欣喜若狂,背会了家。自知叔叔家很贫穷,不可能有这么多米的母亲,连连逼问,这米哪来的。欧阳修才说出了事情。他的母亲非常生气,责令他立马背回原地,等失主认领,就这样,欧阳修一直等到失主才敢回家。
“儿随娘,必定强”这是一个鲜明的写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母亲,才能培养教育出一代文豪。
所以,归根到底,孩子不论随爸爸,还是像妈妈,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父母怎样做,怎样引导,能否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有才有德又有能的强人。
#情感达人作战团#
copyright 2019-2020 聚答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6363号 大地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