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嬴政花重金修建800公里公路,为何现在寸草不生?
查看33个回答
33人回答

导语:说起秦始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城,但是在长城的光辉下,还有一项在但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工程,也就是秦直道。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秦直道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国防工程,也是当时维系秦国内部和边疆的重要物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与江山,他对内进行“大刀阔斧”彻头彻尾地改革,比如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对外他修建长城抵御匈奴,与长城的配套“设施”就是“驰道”,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


这条800里的公路是什么路?


秦始皇在称帝后的第二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前212年,始皇帝派蒙恬负责开通直道,修筑由咸阳经过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挖掘大山,填塞峡谷,长达一千八百里,几年没有完工。这个工程不要说是在2200年前,放到现在也算得上是极其浩大的。



其中著名的就有九条,而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条就是“秦直道”,这条道直通西北的“九原郡”,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秦直道”所发挥的作用均不可小觑。


秦直道遗址南起陕西淳化县,途经陕西、甘肃、内蒙古,穿越15个县,北达九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郊),全长700多公里,与长城相毗邻。因此,很多人推测,秦直道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抵御匈奴时,能够快速出兵到达。

为何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800多公里的公路,为何现在寸草不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夸一夸古代人做事的认真了。



其一:公路处于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首先是这条路跨越了如今的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省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这个区域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植被生长,在修建的过程中也要对土料进行夯实,进一步的减少了土壤内部的含水量并且表面的含水量也会被蒸发,因此这部分土已经不适合植被的生长了。


其二:建造公路当时的工艺技术


这条路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在修建这条路时当时的人们把修路用的土料加盐炒然后再烧熟的,盐把土里的水分吸收了并且分解了土里的营养物质,杀死了微生物质,再用上烧熟这一道工序,土料基本没有任何的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等来提供植被生长所需环境要求。

除此之外,在修建的时候会把土块进行多层夯土结构,一层一层的将土压下去,这样子减少了土壤之间缝隙,因陕西和甘肃又是多黄沙地区,所以在修路的时候也会用上黄沙,黄沙的水分流失得很快,因此草在这样的土壤上是非常难以生根发芽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秦直道才会经历千年依旧寸草不生。

其三:严格监工


秦直道的“监工”是由秦朝著名的大将军蒙恬担任,秦朝不但国法严谨,军队也是同样的纪律严明,三十万的秦国军队完全可以睥睨天下,更何况一条“国道”了。所以秦直道的工程质量必然是严格把工,绝对不会存在“豆腐渣”工程。



有了以上三点的基本保障,秦直道的工程施工严谨、质量超高,寸草不生完全是正常现象,这也是 “国道”被使用了一千多年的主要原因。可以说秦直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世之作。

总结: 公元222年前,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建驰道,驰道也就相当于现如今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是最为著名的驰道之一,全长七百三十六公里,在经历了千年的时光飞逝,秦直道竟然还如同一直在使用一般,古代人的智慧与建造工艺实在令人佩服不已。




其实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夸一夸古代人做事的认真了。







秦直道的作用相信从秦始皇到一些领兵作战的高层将领和官员,应该都知道其所起的巨大作用,所以,对其质量的要求肯定不会有半点的松懈。现在的这个样子,更能反映出当时造秦直道时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更能反映老祖宗的智慧。

2019年11月17日 09:44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