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有多牛?
查看37个回答
37人回答

清朝在中期火器普及率很高,并不是我们想像用的都是冷兵器,这完全扯淡,清朝武器更新大发展期是洋务运动后了,如江南制造局就已经可以生产西洋12磅一直到32磅的大型前装滑膛炮。到了1878年就已经可以生产英国阿姆斯特朗40磅钢膛线膛炮,而且还采用了热套工艺。在1888年,9英寸口径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也开始在清朝可以生产出来,这是一种250磅炮弹的后装线膛重炮,要使用液压制退的弹性炮架,最重也达到了25吨。

1890年,清朝生产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径超级重炮,则是一种305毫米口径的重炮,这种大炮采用800磅超重炮弹,全重也达到了50吨。清朝巨炮,能打穿480毫米厚的铁靶,是中国迄今为止生产过的体量最重,口径最大的大炮。还生产了小型的管退式75毫米山炮,克鲁森2磅子架退后装线膛炮,阿姆斯特朗120毫米口径速射炮,15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快炮,230毫米口径升降后装线膛炮。清朝在,1880年更是已经开始生产80磅和120磅的巨型阿姆斯特朗重炮。这是一种150口径的大炮,全炮重量也达到了4.5吨的体量。而1886年生产 203毫米口径,18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则更是一口气就生产了56门。890年,清朝生产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径超级重炮,则是一种305毫米口径的重炮,这种大炮采用800磅超重炮弹,全重也达到了50吨。

德国的海防炮,如德国克虏伯兵工厂造的大炮,全炮重量为87吨,膛线84条,炮长13.96米,口径280毫米,大炮管长11200毫米,射程19760米(射击仰角在5度~30度)。按照李鸿章“船坚还需炮利”的思想,大口径克虏伯大炮构成了北洋水师的中坚。光绪六年(1880年),清朝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了两艘7000吨级一等铁甲舰,分别是定远号和镇远号,耗银总计282万两。1881年3月31日,定远开工,年底下水,镇远于次年11月28日下水,1884年两舰竣工。1885年,两舰在大沽口加入了北洋水师。


两舰的主炮采用的是305毫米两座双联装克虏伯炮塔,两门15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作为副炮,同时配有各种口径机关炮和速射炮门十六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舰无论是火力,还是吨位,堪称“亚洲第一巨舰”。而北洋舰队所有主力舰,也装备了2至8门克虏伯炮。

在引进克虏伯大炮的同时,洋务派积极聘请德国技术顾问,加快对克虏伯大炮的仿制……


虽然,清朝有能力制造大口径的大炮,但军队综合素质低,纪律松散和缺乏训练,射击精度差导致战斗力低下,无论是海防战还是甲午都能看出来清军缺乏战术上的配合,也不要太迷恋大口径武器,克虏伯大炮虽威力大,但速射和装填上繁琐,西方包括日本都已经是学习马汉的《海权论》,而大清还不知马汉是何人。在好的武器,也是人操作的,如果将士缺乏训练,那么武器就是“鸡肋”……

2019年11月23日 01:38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