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安庆兵败后为什么不撤回天京?
查看15个回答
15人回答

太平天国后期,只剩下陈玉成跟李秀成两个支柱,然而这俩人素来不和。

两人曾联手在1858年9月第二次击溃了围困天京的奖杯大营,一改天京事变以来的军事颓势。然而就是这次大胜之后,洪秀全对两人的安排明显不公。

他让陈玉成负责整个皖北的战务,使其能够有机会把皖北各城的守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李秀成负责保障皖北和天京之间的交通,也就是镇守江浦、天京的北大门,地域狭小,兵力比较少,只有自己的几千亲兵,还有那支他招过来的靠不住的捻军。

这是陈李二人之间矛盾的开始。

之后的进军过程中,李秀成主张稳扎稳打,而陈玉成主张趁势反攻湖北,攻克武昌,两人因矛盾分兵,李秀成消极怠战,最终到质变了二郎河会战的失利。

等到1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承诺永不封王的他没多久就被洪秀全封为干王,而为了平息当时天京内部的不满,洪秀全又顺带封了陈玉成为英王,还说“内事不决问干王,外事不决问英王,两事不决问天王。”

至于李秀成 ,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这种待遇上的差距,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而两人之间互相较劲的心思也越来越重。

只占着滁州、来安、天长三座江北城池的李秀成完全不受洪秀全信任,而更为致命的是,他招来的捻军头目李昭寿,再一次投降了清朝。

李昭寿降清后,故意当着天京派来监视李秀成的侍卫的面,给李秀成送来一封劝降信。按照李秀成自己的说法,伺候20天,洪秀全对他十分猜忌,不但扣留了他家人,还把中关船只全部封锁。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李秀成背水孤军,坚守浦口,没有投降,而洪秀全为了安抚人心,才在这个时候封了他为“忠王”。

封王之后,李秀成投入到了天京解围的计划之中,李秀成召集了皖南各路太平军,按照计划 ,是能够独自完成天京解围的战役,但洪仁玕却在这个时候支会了安庆的陈玉成参加李秀成佯攻杭州围魏救赵的计划。

这明显是过来跟李秀成瓜分地盘的行为,而也是这一次,使得湘军在皖北站稳脚跟并开始战略反攻,直接导致了安庆的失陷。

战后两人的部下在和州地界展开杀戮,这场械斗杀毙数千人,陈玉成和李秀成的矛盾走向白热化。两人为了江南的地盘大打出手,最终陈玉成在江南瓜分到丹阳,才算返回了安庆。

两个人之间水火不容的矛盾,也是陈玉成单独在皖北面对湘军时毫无援军的原因。而李秀成在江南打得热火朝天,使得太平天国第一次拥有了富庶的江南地区。

陈玉成跟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大的两个地方实力派,洪秀全对两人都十分猜忌。而且这俩实力派之间还矛盾重重,对于天京的命令都不怎么听,而其他诸路太平军虽然势力小,但实际上也处于一个各自求发展的状态。

如此,我们就可以清晰了解到陈玉成的处境,他的基本盘在以安庆为首的皖北地区,占有这一地区,他才是拥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天国英王,然而丢了安庆,他在天京城内就是可以任人欺凌的弱者。

逃回天京又什么用?

此后在洪秀全的别有用心的“庇护”下仰李秀成的鼻息?

何况李秀成已经摆明了不愿意发兵皖北援助安庆,态度已经十分明确,陈玉成几乎已经能够看到回到天京之后的艰难下场了。为此,陈玉成想的是东山再起,听信了部将赖文光的馊主意,固守庐州,联络活动于豫皖交界的捻军张洛行部和接受太平天国封爵的团练首领苗沛霖,分兵攻打荆襄阳,把战火烧到湘军后院,最终庐州、荆襄两路大军在安庆会剿湘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庐州没守住,突围之后跑到寿州,最终被反复小人苗沛霖给诱捕献给了清军。

陈玉成实在太傲了,他的部下建议他回师天京的时候,他说:

“本总裁自用兵以来,战必胜、攻必取,虽虚心听受善言,此次二等所言,大拂吾意。”

他有什么脸去面对无用的天王,还有正气势如虹的老对头李秀成呢?

2020年4月18日 16:05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