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的你觉得国内哪一部影剧对你人生的感悟很有帮助?
查看1013个回答
1013人回答

你好,我是天天看电影的欧巴,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个人感觉下面这部电影对我影响很大,这部电影被称为“王宝强巅峰作品”的电影,让人压抑反感,却不得不深思。这部电影叫做《hello!树先生》。电影中树先生出生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时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共和国长子”的地位日渐式微,慢慢变成了共和国的累赘。

这个年代,旧的制度被打破,而新的制度又没能很快地建立起来,人们处于一种混沌之中,他们开始接触这个新时代,带着惊恐与好奇。那个时代,“流氓罪”还存在,“男女授受不亲”有了具体的量刑标准,在大街上对女性吹口哨也有可能被判刑。

电影的时代虽然已经来到了新世纪,但是树周围的环境依然有些破败,低矮的房屋,灰暗的街道,一切都那么压抑。树的童年正是在这种压抑人性的环境下度过的,而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极其保守严厉,因循守旧的农家汉子。树的哥哥被当作流氓抓紧警察局,被释放后,树的父亲就把哥哥吊在家门口的树上打,结果失手把哥哥勒死,后来他的父亲也死了(死因不明)。

这一切都被年幼的树看在眼里,从而给他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也导致树开始刻意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年轻的树与哥哥一样,都是拥有前卫思想和追求的青年,而哥哥的下场让他陷入恐惧。只要他有任何非分之想,父亲严厉的形象就会出现在他的潜意识里,死死地盯着他,好像随时都会把他勒死。这让树活在被父亲压迫的痛苦中,而他却无法摆脱这一切。

父亲对树进行了精神阉割。同时,他却无法完全克制自己的人性。比如树在医院里突然紧握住小护士的手不放。树住院是因为电焊时强光刺激了眼睛,而他突然调戏小自己一辈的小护士,也是因为老板来医院解雇了他,扔下3000块钱就走了。树做了最大的努力挽留这份工作,但还是没成功,所以情绪失控。之后,树回到了村子里,见人就说“有事情”,其实自己无所事事,只不过为了保留一点点男人的颜面。同村同辈的青年都有自己的事业,他们表面上很在乎树的存在,而树也想融入他们,做他们口中的“树哥”。

树不愿做那个被边缘化的人,他需要存在感。而事实是,树仅仅是村里人的玩具,需要的时候就裹挟着他一阵逗笑,不需要的时候就一把推开。他最后还是一个边缘者。几乎中国的乡村都存在树这样的边缘者,他们是村民日常取乐的对象,同样可有可无。

而回到城市,又有多少人被城市真正接纳了呢?又有多少人被“城里人”接纳了呢?只不过是自己假装自己是“城里人”。展开来说,这部电影并不是简单的在讲述一个农村青年被逐渐边缘,最后癫狂的故事。因为这种故事不仅仅是只发生在农村,城市中的边缘者数量更加庞大。

那些在自己村庄边缘别人的聪明人,来到城市,大部分是底层的大多数,这次是他们处在鄙视链的末端,他们变成了边缘者。一个城市有多少城中村,就有多少边缘者聚集地。即便是土著城里人,也不见得就处在城市生活的主流。只要没有达到主流阶级的标准,依然会成为边缘者。而我们这些边缘者,努力的目的是为了“自由”也好,“幸福”也罢,无非就是想实现“阶级流动”。

边缘者的孤独感大多来自自己的“无力感”,没有真实拥有过权钱,并不配酸溜溜地说自己淡泊名利。而我们这些边缘者有时候越用力想要融入主流,结果适得其反,愈加显得格格不入。近日广东某985高校大一新生王耀栋喝酒意外身亡,这条新闻从侧面也反映了一个外省人来到陌生的城市,需要快速消解自己与周遭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作为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来自西北农家的王同学选择在酒吧展现一下自己的酒量,从而换来自己的存在感,他之所以硬着头皮坚持,是因为自尊心,更是因为他不想像树先生一样被边缘。而更多的外来打拼者,也在想方设法消除自己与这座城市的隔阂,努力为自己创造家的舒适感与幸福感。不过,成功率较小。

有一个镜头,他在黑板上画着什么,描绘着什么的时候,门突然开了。他父亲在望着他,而他也怯懦地低下了头。身边的一切,随着时代在进步,尤其是同龄人的事业发展,恋爱结婚。让树的自卑感与日俱增。后来,他遇见了小梅,一个聋哑人。下车后,他犹豫再三,最后还是追了上去。他鼓起勇气去追求,其实里面也包含了无奈与妥协,因为他心里还是介意小梅的生理缺陷。

而树与小梅的短信对话,可以看出人物心理与外表的巨大反差。这个阶段,树的父亲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树的潜意识中,不断压制树的爱意。其实树也做过反抗。二猪建厂,占了树家的地,母亲责怪树也不去理论理论。后来树在高朋的婚礼上借着酒劲对二猪说了几句心里话。

然而,这次树的反抗很快就被他自己完结,最终,他按照二猪的要求,下跪认错。树最终还是服软,他最后仅存的那点尊严彻底被击碎。之后在树自己的婚礼前夜,三弟没有借来皇冠轿车,树借着酒劲说了重话,结果两兄弟扭打在一起。弟弟的鄙夷,或者说是无奈的鄙夷吧,这种亲人间的背叛,彻底的摧毁了他的心理。他陷入了混沌,陷入了和精神世界斗争的高潮。在错乱中,他亲手掐死了意识中的父亲。树在混沌和众人的裹挟中,他完成了自己的婚礼。

婚礼的夜晚,树依然在混沌之中,小梅主动和他做爱,这时他在潜意识里看到了父亲绞死哥哥的镜头,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刺激下树依然没能走出混沌,只留下小梅趴在他身上啜泣。 这是他无法与现实世界反抗的挣扎,也是他自己理想世界的臆想。第二天,看似摆脱了的树,在吃饭的时候听到矿上一声巨响,他意识到,塌方了,小庄死了,这个他唯一的朋友,一个被他当作哥哥一样的朋友,死了。

这个变故,在他心里,是父亲对他的惩罚。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再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了,他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理智,陷入癫狂初期。于是,他开始对身边的人讲一些神论,这时他已经陷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始幻想自己的语言变成现实。从此,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自己世界里无所不能的“大师”,别人眼中胡言乱语的“疯子”。

他开始幻想,停水是他早就预料到的。小梅的离开,是因为他已经癫狂了,他却认为小梅不理解他。他幻想,他预言二猪出事的事情应验了,村长和二猪亲自送钱给他,还求他为二猪破除灾祸,他还耍了小聪明骗二猪给他下跪磕头。这个时候三弟和母亲已经搬去了城里,母亲在三弟的车上啜泣,想必是心疼已经癫狂的树。

他算出了开业日期,对方还屁颠屁颠的奉承他,在这个幻想中,他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大仙了。他在剪彩完之后的言论,明显证明了这是个幻想,而且这是他个人理想主义的幻想。文艺青年不再文艺,而变得资本与势利,还带着一点点本心。

影片的最后,他幻想小梅带孕归来,而且已经能开口说话,这个体现他其实对小梅心存芥蒂。这是自卑的结合,也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的臆想。 这次他真心的笑了,在他的幻想中,他得到了幸福的结局,而在其他人的眼中,只是一个疯子在荒野中漫无目的地奔走游荡。

树最后彻底癫狂,他的双手本来极力想握住同村人的手,亲人的手,小庄的手,小梅的手,可是他到底还是变成了边缘者,被其他人远远推开了。所以,他的手始终处于尴尬的位置,举起来又不知道落点在哪里,到最后,树整个身体都开始扭曲,正如他的精神世界一样。起先,我是反感树这种人的,让人感觉非常拧巴,非常窝囊的一个人。而仔细想来,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某个时刻也会变成树先生。用尽全力想要融入主流社会,到最后却失败,被漠视,被边缘化,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有的人也获得了成功,实现了阶级流动。只不过舍弃了一些东西,妥协了一些东西,可能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张爱玲说过,“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也许只有自己才能理解自己的苦楚。树疯了以后得到了他以前不曾得到的一切,也可能那只是他的一场梦。 佛洛依德说,梦是人们未实现愿望的补偿,所以树在梦里得到了一切。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2020年4月19日 22:32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