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方鼎重达833公斤,这个巨型容器在商朝是如何铸造的?
查看11个回答
11人回答

我是甲良生,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司母戊大方鼎长约1.16米、宽约0.79米,通高1.33米。上个世纪50年代测定大鼎的重量为875公斤,根据90年代的最新测定,其总重量为832.84公斤。

随着岁月流逝,大鼎应该存在减重的现象。有学者推算大鼎的原重量应在1吨(1000公斤)以上。

体积及重量这么大的鼎,现在制造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几千年前的商朝在究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

根据相关学者的推测,这个大鼎是这样造出来的!

首先是设计。在蓝图之外,制作者甚至可能会先造出小的器物模型,以便放大翻制。

而后进入制模、制范阶段。简单来说,青铜熔液必须得浇铸到某一种模具中,冷透了以后,才能成为青铜器。这种制造模具的过程,就叫作"制模""制范”。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模范”一词的来源。

模范法工艺得先用泥土塑出要铸的器物实样,表面雕刻出纹饰,即俗称的模子。模子干了以后,在上面用泥反复地按压,行成外范,把模子刮去一层,形成内范,内外范之间的距离就是要铸的器物的厚度。最后从浇灌孔注入青铜熔液,等到熔液冷却,打碎内外范,青铜器就成形了。

在司母戊大鼎制作模具和内外范的过程中,这么大的鼎,很难做出一个完整的巨大模具,于是它采用的方法,是各个局部先制作内外范,最后再把这些范都拼起来。那么,关于司母戊大鼎的用范数量,学者推测,大概在20-52块之间。

下一个工序是铸造。就是把这几十块内外范,都一一拼好,从这件庞然大物的足部浇入铜液。

为了青铜液不会因来不及浇铸就冷却了,必须就地进行冶炼。在铸铜作坊,就备有冶炼好的铜、锡、铅等金属料,按照铸件的性质配置、熔炼合金。学者们推测,铸造875公斤的司母戊大鼎,需准备铜料1200-1500公斤,需要化铜近2000公斤,这相当于一头成年大象的重量。

等到灌入大鼎的铜液冷却凝固后,把泥土造的模具全部敲掉,然后在口沿上加铸鼎耳,打磨清理后,最终完成铸造。

根据考古发现,还可以对殷墟都邑中,包括大鼎在内的青铜礼容器的生产者群体和他们的生产场景进行概要的勾画。可以想象,在铸造大鼎的过程中,需要数以百计的工匠,共同分工、协作,就地完成大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专门进行某一个小小部件的泥土制模,有人专门进行拼图工作,有人专门冶炼铜液,有人专门进行占卜和预测,还要有人进行监督和协调。规模之复杂,可以想象。如此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精密的生产管理体系乃至背后的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高度都是如何达成的,非常耐人寻味。

2020年4月23日 00:56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