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更有利于选拔人才吗?
查看42个回答
42人回答

高考为什么要改革?

“新高考”是新政,也不是新政。因为早在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上,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的重要贡献。那么高考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招生制度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数据显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义务教育巩固率也已经超过93%。在这样的背景下,单一的考试方式、录取方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了,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高考的公平性遭遇严重的挑战。

高考公平一直是高考制度追求的目标,但是现有的高考公平性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高考加分项,其中奖励性加分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唯分数轮等问题,但是体育艺术特长、科技竞赛获奖或者优秀的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给予适当的加分,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失控现象。

另外就是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新情况、新问题,使高考公平性面临新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弱势群体,如西部地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他们的子女入学机会是否公平的问题日渐突出。

高考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高考改革的目标一是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二是优化高校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方式,科学选拔合适的人才。三是引导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高考既然要改革,那么具体内容都有什么,对考生又有哪些影响呢?据了解,高考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与学生息息相关,包括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首先,是招生计划分配的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

比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孩子之所以在高考中处于劣势,考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比较少,不是因为他们脑子不聪明,也不是他们学习不刻苦,而是因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发展和资源相对不足造成的。

第二,入学考试的制度改革。

先前的高考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考生机会少,“一考定终身”,考试内容过度统一,人才选拔需要更多样,文理分科考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

新高考则将通过入学考试方式、选考科目、考试内容、命题方式等方面,打破 “一考定终身”,减轻学生集中备考的心理负担,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招生录取机制改革。

新高考将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过去把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本科分为一批二批三批,标准单一,学生相对于专业更注重考取了哪所学校。这样不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利,高校录取的自主权也比较小,更加剧了基础教育学校的应试倾向。

高考改革将逐步取消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使高校不断强化主体地位,具有提高质量的意识。同时,建立和完善考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按照“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录取。第一个依据是高考统考成绩,第二个依据学生自主选择的三科的等级考试加权赋分成绩。一参考是指把高中学生的综合组织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2020年4月27日 23:54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