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很富裕,为什么老百姓帮助八国联军攻打清政府呢?
查看54个回答
54人回答

清朝很富裕,为什么老百姓帮助八国联军攻打清政府呢?

首先要清楚一点的就是,清朝的富裕,富的是谁!

清朝确实很富,但富的不是老百姓,相反老百姓越来越穷。

鸦片战争之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在列强逼迫下被迫不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大量廉价外国商品借此机会大量涌入,中国的本土手工工场很快遭受冲击,洋布等外来工业产品因为价格低廉,开始迅速取代中国本土的土布。

广东佛山县在1845年以后,首先是“纺业停顿”,“引进英国棉纱”,五、六十年代以后,广州附近,“民间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1846年以后,松江、太仓一带,以纺织为业的人‘无纱可纺’;19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居民,甚至汉口等大城市附近的农民,也开始穿洋布了。

到90年代“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与此同时,不少洋货如洋火、洋油、洋蜡等也代替了土货,中国的民族手工业被残酷扼杀。

我至今还记得我老家那边管铁钉叫洋钉,管火柴叫洋火,管蜡烛叫洋蜡烛,缝纫机叫洋车,管外地面粉做的面条叫洋索面。

而至今还有很多中国人管时髦叫洋气,经常说你这人真洋气。

资本家永远是逐利的。为了能够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润,那些在中国办厂的外国资本家往往利用手中的特权与地方官员勾结,享受更多特权,拿到更低的原料进货价格,用更低的成本招聘工人。

成本越低意味着价格越低,这更进一步压缩了工场手工业的生存空间,许多工场手工业从业者没有市场竞争力就此破产,无数家庭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只能被迫进入资本家的血汗工厂遭受剥削,变得越来越贫困。

当然也有人想从事洋布洋货行业,因为真的很赚钱。但进口货在当时来说门槛很高,尤其是纺织机器,需要先期投入不少资金,只有资金雄厚的地主富商才能办到,他们有资产可以进行抵押,可以一次就购进大批商品和机器。

因此最终社会财富都积累到外国资本家、地方官员、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

同时满清政府需要向列强支付高额赔款。为了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支付赔款,除了关税,老百姓每年的税赋也很重要。而当时官商勾结已经非常严重,名义上许多商人也要纳税,但最终政府需要征收的赋税最后都摊到了老百姓头上,老百姓更穷了。


第二:满汉分离的统治方式

清朝作为一个外来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是非常矛盾的。他一方面希望可以任用汉人官员以汉制汉,但又对汉人官员非常的排斥。

而这种心态反应到现实中,便是满汉分离的统治方式,严格实行满汉、旗汉分离政策,在各地建设满城,八旗子弟就住在里面,满城内的满人犯罪,官府无权过问,由驻地满洲官员负责处理,处罚标准虽有具体标准,但是量刑明显与汉人犯同等罪行有区别。

而且旗人凭祖宗的福荫,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或者爵位,平日里无所事事,每天听戏遛鸟,去吃各种美食,祖辈留下的骑射技艺早就荒废,整日游手好闲坐吃山空。

但是老百姓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他们往往是被残酷剥削的那一群人,既要被统治者剥削,也要被满人剥削,更要被外国人剥削。

因此在他们看来,国家是满清的国家不是自己的国家,朝廷是满清的朝廷不是自己的朝廷,洋鬼子来打朝廷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看到,鸦片战争英国的军舰在珠江上和清朝的士兵干仗,沿岸站满了围观的百姓。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甚至还有老百姓帮着架梯子,协助侵略者进入紫禁城,还有老百姓在帮助八国联军运送粮食补给。

第三:没有国家的概念

当时的清朝对老百姓的教育宣传方式非常贫乏,一方面他们通过更加严苛变态的八股取士来束缚读书人的思想,让读书人只知圣贤之道却不知柴米油盐,只知纸上谈兵却不懂实践出真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脑子都被条条框框给框住了。

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统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清朝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断章取义罗织罪名,大兴文字狱,常常广事株连,而且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而且满清经常借助修书之名毁了大量宣扬反抗斗争、不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籍,在修《四库全书》时,总共销毁了一万三千六百卷近15万册对大清不利的书籍,销毁版片总数170多种、8万多块。

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满清的统治方式严重禁锢了百姓的思想,堵塞了民间的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强化了自己的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老百姓平日里看得到的就是圣贤之道,而完全没有国家的概念。

综上所述,对老百姓来说帮八国联军只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他们只是在出卖劳力,还能赚点钱改善生活,何乐而不为。

2020年5月16日 15:20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