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为什么喜欢养花种菜,从心理学角度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查看58个回答
58人回答

养花种草之人为清静寡欲的人,性格好静,不善争,一腔情趣灌注在植物本草上,并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养花的老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状态——养花是用来抵抗死亡焦虑的一种手段,通过种植花草,感受生命欣欣向荣,一岁一枯荣的节奏,在植物既纤弱又旺盛,既安静又热闹的生长过程中,老年人感到一些生命的希望,他将自我生存欲望的希望灌注入花草,换取片刻的宁静。

第一,养花的老人都特别怕死。他们有强烈的死亡焦虑,对生命有着较强的眷恋。他们希望自己长命百岁,并且未必感到焦虑痛苦。

第二,养花的老人都普遍寂寞。他们不太喜欢参加广场舞,也不太打麻将,他们退休后的社交生活相对较少,于是他们把和人打交道的精力放在了呵护花草上。和花对话,和草交友。

第三,养花的老人多愁善感。他们一般心细内向,好静不好动,他们的对于草木凋零,开花结果,春夏秋冬有着特殊的敏锐,因为花谢而伤感,因为结果而开心,他们的志趣情操系于一叶。也更容易因此而衰老。

第四,养花的老人修养较高。梅兰竹菊皆为君子,与花为邻这是雅趣,和丹青写字可一拼。比老来洗脚喝酒,打牌跳野舞要风雅很多。能够善待一草一木,并且注入感情的人,通常重感情,也比较善良。他们老而为贼的可能不大,一般是善良,慈祥的老人。

第五,养花的老人更近暮年。喜欢植物的人都心游方外,渐渐远离尘世人间,因此野心也逐渐褪去。相比野心勃勃,老骥伏枥,欲望炽烈的老年人,他们的世俗烟火少了一点,生存意志弱了一点,养花未必一定延年益寿,老年养花人更容易被暮色孤寂所吞没,所以他们的晚年更虚弱单薄一些,也更容易快速老去,与尘世告别。

2020年6月1日 16:50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