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为何要立刻处死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
查看49个回答
49人回答

各种答案和历史的证据,大家都阐述的差不多。洋人的听说,记录成文字;大家从历史上关于雍正帝的传说种种,都说明了赵昌被处死另有隐情。那么这个隐情是什么?

一说知道康熙和皇室太多秘密;一说知道雍正不可告人的秘密;三说侵吞国家财产;勾结太子。但是多以知道不该知道的秘密。那么我结合历史和哲学角度,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知道秘密太多,那是肯定的,但不足以为被株连九族

作为康熙帝身边心腹,内务府总管太监,负责康熙生活起居,日常生活事务。肯定要朝夕相处,知道皇帝的隐私,或者皇帝梦中话,都是可能的。

历史上皇帝身边心腹很多,掌握秘密的也很多,为何只有赵昌在康熙驾崩第二天就被处死。还昭告天下,一个太监至于么?流放或者软禁起来不也可以么?所以秘密说,不完全可靠。

勾结太子,图谋不轨,证据不足,如果是这个原因,要处死也早处死了,不会在康熙驾崩之时。

历史上,任何皇帝身边的内务大臣或者总管太监,都是负责皇帝和皇子后宫事务的,与太子接触较多,是肯定的。皇帝给儿子和妃子们传话,或者表达对儿子和媳妇的关心,也不能都亲自去办,多半就是通过身边亲信办理。太子入狱了,作为皇帝的儿子,康熙即便为了国家利益,但是当然也会有父子感情,私下关照也是人之常情,安排身边亲信去,符合常理。

所以赵昌勾结太子之事也不足为证。

贪赃枉法,5000银子,虽然不少,但是不足昭告天下,株连九族

作为内务府的总管太监,自然是个肥差,臣子、太子、嫔妃等等想接近皇帝,掌握一些信息或者了解皇帝高不高兴之类,什么时间觐见合适等等,多会通过皇帝身边亲信掌握。如同我们日常工作,想找老板或者老总汇报工作,都得问问秘书或者司机,最近老板心情怎么样啊?当然,都是王公贵族,也不会吝啬打探消息的金银。收受金银,也是常理之事。

再者,如果贪污,也不至于在康熙还治丧期间,就进行处理吧,杀罚也不差那几天,何必还昭告天下,株连九族呢。

既然掌握秘密、勾结太子、贪污钱财等证据不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总结亮点,仅供参考:

第一、处死赵昌是康熙的意思。巩固皇权地位,为新帝扫平障碍。

就像乾隆驾崩前告诉嘉庆帝一样:“和绅一倒,嘉庆吃饱”。顺治帝给康熙,留四字:永不加赋。康熙作为千古一帝,即便在儿子继承问题上做的在有争议,也会为自己百年以后做好打算的。

康熙最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尤其跟随几十人的心腹,作为皇帝他清楚,应该怎样为后代铺路;不管是哪个儿子继位,他所能做的,都是尽可能的为他把路铲平。

如果在世处理身边亲信,是不可能的,死后留诏书,处理身边人也会背个不好的名声。很可能就是,类似口旨。

古人最重道德和名声,死者为大,雍正再急,也知道其中道理。如果没有先帝的口谕,雍正不会在父亲刚刚去世,就采取如此让世人皆知的昭告天下的方式,处理一个无名小官,还株连九族。

唯一原因,就是父亲有口谕。

第二,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个道理,自古以来是不变的哲理。可是赵昌未能知道这样的道理。

没有的存在的价值,还不能急流勇退。那么面临的就是杀生取义。

先帝已去,作为亲信赵昌,如果能够知道这样的道理,能够主动申请随先帝而去,以身殉葬。

可能面临的就是舍生取义了,得以保全家族,也不至于背个出卖皇家信息、勾结太子和贪赃的名声,更不至于株连九族。

如果赵昌在先帝生病之时,就能表达出这样的决心,先帝百年以后,以身殉葬。那么将会背个忠义的名声。

在明英宗时期,开始反对人殉葬的历史。有清一代,尤其康熙对人殉葬更是深恶痛绝,康熙开始人殉葬基本就结束了。

康熙在世当然不会同意赵昌殉葬之说,但是赵昌如果说了,肯定会招致康熙斥责,但是斥责同时,也会让康熙觉得放心。

其实表忠心,让皇帝放心,哪怕百年之后也觉得你没有威胁。这是历朝历代伴君身边的臣子,明哲保身的大道。

如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样,一起陈桥兵变过来的将士,如果不能领悟皇帝的内心 ,那么虽然短期看似没有问题,但是时机成熟了,皇帝还会以各种罪名而诛杀的。

雍正时期,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是代表;大明演义中的朱元璋时期,炮打庆功楼也都是如此。

当臣子和属下的,如果能学张良功能身退,学习范蠡三舍三散,那么就是保全的大彻大悟了,

2020年6月9日 01:03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