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干了3件大事件件都是千秋伟业,历史上真的无人能及吗?
查看9个回答
9人回答

我觉的隋炀帝杨广他有两件事无人能及,对后世意义深远。


13岁,大隋初创,杨广拜晋王

20岁,杨广统帅高熲、贺若弼、韩擒虎等猛将,饮马长江,灭陈国,平定江南

35岁,杨广登基,史称隋炀帝


修建京杭大运河

在修建大运河的十年间(605年-614年)累计动用超过一千万劳力!还有四处征讨的兵员补充。无论杨广当时的目的是必须从洛阳做龙舟到江南巡视,还是为了把江南的粮食、丝绸等东西运到北方,但在后面的朝代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2、大运河的开通实际上加快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终完成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快了南方的发展;

3、加强了南北交通,也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南北统治;

4、在现代,隋朝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的工程的路线,加快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施行。

把黄河、长江流域连为一气,为中国南北的物资文化交流日夜奔忙,贡献着不懈不倦的力量。当隋炀帝的名字和大运河连在一起的时候,他便是不朽的了。


改革官制开创科考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他设法改善吏治,再行开科取士,是在我国官制上由举选制转为主要由开科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的影响深远的改革「虽然后世科举走向缰化」。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广下诏兴办教育,拔擢人才。诏曰“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把教育提到建国大纲的高度看,这些好的开头,对后世官制,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1.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2.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

3.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4.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统一大业,开发西域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发西域(‘唯一个’西巡张掖)。也意义深远,但不如开大运河,开科考那样无人能及。


评价:隋炀帝虽然骄奢淫逸,好大喜功,每次出游,大造行宫,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但是人和事件都是有双面性的,他的有些作为也功在千秋、无人能及。他开启的科举触及门阀大族的利益,当时的士族地主实力尚在,严重危及统治,但是科举对后世官制影响深远。兴建东都,劳民伤财,但是为后来的盛唐留下了繁华城市的基础;开凿运河,损耗人力财力物力无数,直接动摇了国家根基,但直到现在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运通道。

2020年6月17日 11:31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