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其他朋友的论点:
只能说是个有千秋把,都是有站得住的论断的,言战争投入与战争产出的有,言诺门坎日本人畏俄如虎者有,都是言之有理站得住脚的论点。
但我想说的是,事物的看待需要全面立体完整的研判,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与地缘政治目标来说,日本的战略目标只限定在东亚地区,而彼时的德国自认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拿下苏联的东部地区,并在某种形式上有效瓦解苏联的统治架构。是以在对苏战争的准备阶段并没有协调日本的力量介入,即仰仗德国自己的力量达成有可能达成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诉求最大化,而日本人并不傻,在诺门坎战役后对苏联的军队实力肯定从新进行过评估,是受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远东的诺门坎距离莫斯科有七千多公里,但也意味着从莫斯科、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等苏联核心经济工业地带往远东输送大量战争资源消耗同样大,是苏联拥有通往远东地区的唯一铁路,但在战争情况下数千公里的防守消耗的资源有多少,看看阿富汗战争苏联因为塔利班的殊死抵抗,对交通线的保护耗干了苏联最后一滴血最后轰然崩塌,这对当时的苏日双方都是巨大的消耗,而此时的德国并未有效利用苏日的敌对行为将两个国家敌对关系进行升级,也未能有效利用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巨大损失煽动对日报复情绪。让苏日诺门坎战役不断升级再升级,历史有如果的话,德国在对苏战争前期利用舆论有效煽动日本国内对苏战争热情同时灌输诺门坎之耻的形象加之让度部分苏联西部地区能源等利益,日本人是很有可能在远东地区给苏联制造麻烦的。同时拖住苏联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军队是有可能的。同时在拥有足够能源支撑侵略中国的战争需求的情况下日本也不会贸然选择发起太平洋战争去撩美国虎须。在没有战略统一目标情况下国际关系很难实现一致统一通力合作。德国高估了自己,日本低估了美国,同时在对中国的战争中不乏美国和苏联的影子穿插其间。美国对华的战争贷款,苏联在自身战争准备尚且不足的情况下坚持对华抗日进行物资支援。各位看官以为是为嘛。战略目标诉求不一致,而且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看似几乎所有抉择都是足够优化的,但连起来一看却是一连串的战略级失误。
copyright 2019-2020 聚答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6363号 大地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