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没有可能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查看88个回答
88人回答

近日在经过两天两轮投票后印度如愿以偿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当选后印度人认为自己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又进了一步。6月19日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发问:“印度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在中印双方目前的军事紧张状态下中方对此有何看法?这或许是重新考虑安理会五常席位问题的时机。中方是否会重新考虑安理会扩员问题?”赵立坚则对此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回应。

赵立坚回答称:“安理会是《联合国宪章》规定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机构。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愿同包括印度等新当选非常任理事国在内的安理会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履行好《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中方在安理会改革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国对安理会改革的立场一贯是以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为原则的,在此基础上中方希望与安理会各方共同履行好《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事实上印度入常这个念头也不是存在一天两天了。

印度是一个有大国情结的国家。作为印度独立后的开国总理的尼赫鲁早在印度独立之前就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对印度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行了明确而清晰的界定:“印度以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是不能吸引我的,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在尼赫鲁的设想中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大国,而继美、苏之后能真正登顶世界强国的只有中国和印度。

印度独立以来历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几乎都秉承尼赫鲁这一宗旨。独立后的印度满怀大国豪情与理想:印度的目标绝不是成为南亚区域的霸主,而是要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级大国。印度独立之时世界正处于美、苏冷战的格局之下,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构筑的殖民体系自二战结束后就日渐坍塌,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国家。这些新兴国家出于维护本国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愿卷入到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决之中,于是强调独立自主的不结盟运动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这一时期印度顺应了广大新兴国家的不结盟意愿,以反殖民反霸权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随即迅速得到印度、缅甸等国的共同倡导。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提出了”不结盟“一词,在这次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的基础。

1956年7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发表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四年后的第15届联合国大会上这三位领袖又与印尼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在纽约会晤磋商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

由此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这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的尼赫鲁与埃及的纳赛尔、南斯拉夫的铁托并称国际不结盟运动中的“三剑客”。印度通过参与不结盟运动顺应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发展潮流,由此迎合了当时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独立自主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极大提升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广大的第三世界树立起极高的威望。

以世界级大国自居的印度并不愿过度亲近任何一个大国,而是试图以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大国博弈格局中坐收渔利。印度因此得以避免卷入美苏之间的两极对抗,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印度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优势使其得以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左右逢源。冷战结束后印度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同时与美、俄两个大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国家:2004年印美双方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后续步骤》,如今的印度已成为“北约合作伙伴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占领对手的准盟友。

然而印度却并非一个单纯亲美的国家,事实上印度与美国的战略对手俄罗斯同样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2000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印期间与印度签署了《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2002年12月普京再访印度并与印方签署《德里宣言》。至此印度与俄罗斯的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两国签署了经贸、科技、能源和空间技术合作的一系列协定。迄今为止印度每年还从俄罗斯大量进口武器装备。印度海军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就是由俄罗斯卖给印度并开展改建工程的。

印度在美、俄两个大国之间的表现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美国在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关系时还是会有所保留的,以此作为控制施压的最后手段,而这时印度则可以从俄罗斯获得美国不愿给予的东西,同样反过来印度也会以美国作为牵制俄罗斯的力量。这样就使自己成为美、俄竞相争取的对象,然而就是这个美、俄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在邻国面前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模样:以反殖民反霸权形象示人的印度却堂而皇之以英国殖民遗产继承人自居,在南亚-印度洋地区推行扩张主义政策。

印度坚持维系与尼泊尔、锡金、不丹三个位于中印边境喜马拉雅山麓的内陆小国的特殊关系;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大打出手;要求继承英国殖民者非法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从1955年开始印度要求葡萄牙交还位于印度半岛西海岸的果阿地区,但遭到了葡萄牙方面的拒绝。1961年底印度调集3万军队击溃了驻守果阿地区的葡萄牙军队,在经过48小时的激战后成功收复了果阿。果阿战争的胜利使印度信心大增,于是在第二年印度又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

尽管遭受打击后的印度暂时有所收敛,却并没放弃独霸南亚-印度洋地区的野心。1971年印度利用巴基斯坦国内矛盾策动东巴基斯坦地区独立,由此引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战后东巴基斯坦地区成为了独立的孟加拉国,印度由此完成了肢解战略对手巴基斯坦的目标。1974年印度成功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拉进行了代号为“微笑的佛祖”的核试验,由此成为继美、苏、英、法、中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后全世界第六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75年印度又吞并了锡金,与此同时印度仍保留着对尼泊尔和不丹内政外交的指导权,从1983年9月起印度又插手了斯里兰卡内战。迄今为止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的新领导人上任首站必然是印度。印度这种咄咄逼人的扩张主义国策使其与几乎所有邻国均存在一定的领土争端和边境冲突。从今年5月上旬起印方就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执勤。在6月6日双方首次军长级会谈中达成了共同缓和紧张局势的共识与默契。

两天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交火。不到一周后的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由此引发了双方激烈的肢体冲突,最终造成人员伤亡。就在印巴边境和中印边境同时爆发冲突之际位于中印边境喜马拉雅山麓的山地小国尼泊尔出动大量军队侵占了与印度存在争议的355平方公里的领土。随后尼泊尔方面建立了15个哨所,全部部署武装部队严阵以待,防止印度军队反扑。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以反殖民反霸权形象示人的印度却在南亚-印度洋地区积极扩张。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却是印度一以贯之的大国思维的体现。无论是参与不结盟运动或是致力于在南亚-印度洋地区的扩张其实都是为了提升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至于现在的印度如此执着于入常一事其实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印度是意义重大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享有小国所不具备的一票否决权。

当联合国决议不利于自身时常任理事国只要投出一张反对票,那么即使其他国家全赞成都无法通过。显然成为常任理事国能大大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而这恰恰正是印度所追求的。如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是由美、俄、中、英、法五个二战主要战胜国组成的,由此可见五常确立的原则是对二战的贡献(尽管法国存疑)。然而印度在二战时期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在整个二战过程中印度扮演的几乎就是背景板的角色。

直到1947年8月15日印度才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这时联合国已成立两年多了,于是印度很自然地与常任理事国地位错过了。怀有强烈大国意识的印度自然对此心有不甘,所以多年来印度一直在积极争取入常。然而要成为常任理事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新成员入常本身就是对原来的五常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一种挑战。尽管近年来联合国改革的呼声比较高,却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而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原有的五常不希望权力被稀释。

表面上美国为把印度拉拢成为自己在亚太地区遏制战略对手的工具而对印度有所许诺,俄罗斯似乎也对印度入常一事并不公开持反对意见,然而实际上五常中没是一个真心希望印度入常的。美、俄尽管没公开反对印度入常,可他们知道自然会有人把印度堵在常任理事国的圈子外,所以他们也就乐得冷眼旁观了。说到底现有的美、中、俄、英、法五常作为在现行联合国框架下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有更多国家加入进来分割自己的既得利益。

况且印度自身的实力也不足以支撑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事实上印度所追求的大国地位并没得到国际社会多少认可:尽管西方国家有时会把印度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这更多只是就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而言的,事实上印度在很多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眼中只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增长缓慢、贫富分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民族宗教矛盾尖锐、漠视女性权利且饱受种姓制束缚的穷国。尽管印度常以“印度洋地区霸主”的身份自居,但其总体实力和五常仍有着很大的差距。

印度不过是个半工业国,国内贫富差距悬殊。事实上印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相当程度上只是源于其庞大的规模体量,然而缺乏完整工业体系的印度连炮弹都需要进口。尽管目前有些国际军事媒体把印度列为仅次于美、俄、中的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然而这不过是就其规模和武器装备而言的,却没考虑到军工体系、后勤补给等隐性实力。事实上印度的军事实力即使与五常中最弱的英、法两国也没法比,和美、俄、中三个重量级大国就更没法比。

军事实力有限的印度在经济水平上也不敢恭维:印度尽管凭借庞大的经济体量得以跻身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行列,然而实际上的国民收入却并不理想,同时还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鸿沟。自身实力有限的印度又难以得到有力的外部支持,事实上印度入常几乎必然会遭到周边邻国的反对。比如巴基斯坦这一关印度就过不了,即使印度能摆平巴基斯坦也没用:日本、德国、巴西等国同样在联合国混,交的会费不比印度少,况且人家同样也是新兴大国,那么凭啥让你印度入常啊?

印度对自身的短板缺陷其实是有一定认识的,于是印度联合同样渴望加入常任理事国的德国、日本、巴西三国一同提出入常申请。这样既避免相互竞争,又能以抱团取暖的方式以壮声威,然而此举却是一把双刃剑:四国一同申请入常固然是起到了壮声势的作用,然而这也导致反对其他三国入常的国家也只能连带着把印度一块儿给堵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圈子外。尽管印度的入常申请得到了德国、日本、巴西等国的支持,然而印度几乎同周边邻国均存在领土争端。

和印度一同申请入常的三国也同样有各自的反对者:日本由于在历史罪行问题上的种种狡辩行为使中、韩等亚洲邻国对其入常持反对态度,英、法则不愿看到因为德国入常打破欧洲地缘政治的均势,作为南美大国的阿根廷则不愿看到邻国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这样印度实际上就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如果单独申请入常需要摆平有领土争端的邻国这关,要和现有的五常达成默契,还要在与日本、德国、巴西的竞争中胜出;如果和日、德联合申请,那么反对日、德等国入常的国家自然也把印度堵在外边了。

2020年6月20日 23:05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