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斯大林因为知道了日本不会派军才敢把西伯利亚师调回前线。那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
查看33个回答
33人回答

这主要是由当时日本的基本国策决定的,当时日本的国家战略是征服中国。

1927年7月25日,当时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田中奏折》密奏中就已经阐明,日本近期的战略目标是征服中国和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所以虽然日本跟苏联是宿敌,两国的战略利益有冲突,他们都把中国当成一块肥肉,两国总有一战,但至少在当时,日本不能把苏联当做对手,而是当做合作伙伴。

俗话说,猫走不走直线,要看老鼠的足迹。日本对苏联采取什么外交政策,也取决于苏联对日本的外交政策。

在二战前夕,苏联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它眼里瞄准的肥肉一个是芬兰,另一个是波兰。所以苏联对于日本这个宿敌,虽然心里恨得咬牙切齿,但表面上对日本还是非常友好的,甚至还是伙伴关系,合作愉快的。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的操纵和扶持下,伪满洲国在中国东北成立,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的皇帝。


对于这个纯属日本操纵的傀儡政权,大多数国家是嗤之以鼻,不予承认的。甚至当时的国联也认为日本的做法侵犯了中国主权,宣布伪满洲国是非法的。

美英等国更是坚定站在中国一边,不承认这个傀儡政权。

1933年1月15日,美国通告世界各国不要承认满洲国;1934年3月13日,英国宣布满洲国政府是非法的,永远不予承认。

但是当时的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承认了伪满洲国,我们的北方邻居苏联当时积极表态支持伪满洲国,不仅很快予以承认,还跟伪满洲国相互设立了领事馆。苏联还发表“严正”声明,称:“苏联保证满洲国,疆域完整,永不侵犯”。

苏联政府令人愤慨的行为,除了当时苏联在外蒙古扶持一个傀儡政权,要跟日本做交易,换取日本对外蒙古政权的承认以外,也是向日本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各干各的,互不干涉。

在此背景下,苏联还在1941年4月13日跟日本方面在克里姆林宫订立中立条约。


条约的实质就是日本向苏联做出承诺,苏联可以放心地跟德国人打仗,不用担心别的;苏联投桃报李对日本表示,你也可以放心地猛揍中国,我们保证袖手旁观;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日苏中立条约》。

苏联政府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是这样做的。条约签订后,苏联政府不仅撤走了在华的军事顾问,还撤走了援华的志愿航空队,停止了对华援助,中止了对华的军售合同。

苏联政府甚至还落井下石,切断了当时中国唯一军事物资交通外援通道。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依仗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全面封锁了中国沿海,中国军事物资外援通道,基本上都是绕道苏联,经过新疆来到内地。


对于这条运输线,日本轰炸机由于航程限制,不能随心所欲进行轰炸,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

叫人气愤的是,条约签订是在1941年4月,苏德战争爆发在两个月之后。当时苏联并没有与德国为敌,也没有跟德国开战的意图。如果斯大林打算跟德国开战,苏联军队也就不会在德国发动闪击战的时候被打得落花流水、措手不及。

苏联人内心里仇恨日本,也把中国东北当作自己的战略目标,所以那个中立条约的期限只签了五年。

之所以签订这个条约,绝对不是为了应对德国,而是借刀杀人,让日本入侵中国,跟中国拼个你死我活,最后渔翁得利。

为了这个战略目标,苏联人只能让日军没有后顾之忧,放手进攻中国,至于中国百姓付出多少伤亡,那就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了。


对于日本来说,征服中国然后进攻东亚、南亚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因为从这里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

相比苏联,中国和上述国家的军事实力太弱,是名副其实的软柿子,日本也只能先把战略目标放在中国和上述地区,跟苏联媾和了。

尽管如此,但日本如果取得了在亚洲的胜利,苏联如果在欧洲实现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双方很快就会反目成仇,兵戎相见。

这就像森林的狮子和老虎,都是欲壑难填、贪得无厌的猛兽,能和睦相处就是咄咄怪事了。

2020年6月23日 16:47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