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岐山明明是挑起战端,涂炭百姓,为何却无人批评?
查看8个回答
8人回答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诸葛亮六出岐山的宗旨定得好。诸葛亮六出岐山目标是伐魏,主要宗旨是要完成恢复大汉基业。在封建时代,老百姓一般认为的正统是这样的,如汉朝是刘姓的天下,那正统就是刘邦的后代,其他姓要代替,那就是造反,大逆不道。因此,曹操当时势力那么大了,还是不敢废汉而取代,就是怕背这个名声。曹丕虽然是采取禅让取代了汉朝,但一般人还是认为他是篡位。而刘备是在曹丕之后称的帝,他也是绝对不敢在刘姓还在位时自称皇帝的,还是声称为蜀汉。诸葛亮六出岐山就是抱着要恢复汉室的目的,以这样的目的出发去伐魏,一般是没人批评的,相反还会得到支持。

二、诸葛亮六出岐山的宣传工作做得好。诸葛亮六出岐山,他宣称是要完成先帝未完成统一汉室的大业,他要去讨伐逆贼。不管他根本目的是为了统一中国也好,是实现个人目的也好,只要他不说,百姓就认为他这是在维护正义,当然就不会招来批评之声。

三、诸葛亮有良好的个人形象。诸葛亮竭心尽力地为蜀汉操劳,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虽然他伐魏是主动挑起战端,发动战争,有战争就会带来生灵涂炭。但是在诸葛亮个人良好个人形象下,即使有想批评的声音也被压了下来。他死后,姜维接着伐魏就没有这样的好结果了,批评与反对声就不断。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当时肯定是有批评与反对声的。

2020年7月3日 07:38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