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缸养的金鱼,怎样提高成活率?
查看184个回答
184人回答

小鱼缸养金鱼,要提高成活率,就必须要少养

之所以要少养,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金鱼本身的代谢规律,另一方面是鱼缸的承载能力。

金鱼是一种代谢十分旺盛的鱼类,耗氧量高,进食量大,排泄量也大。耗氧量高,排泄量大,这就要求单个金鱼的水体占有量要足够大才能够满足金鱼正常的氧气需求和稀释排泄物中有害物质的要求。

在一本名为《扬州金鱼文化》的书中就提到有关“宽水养鱼”的内容,其中讲到“ ‘ 凡畜朱鱼,必要大口七石缸一只,内则放六个为式 ’ 。‘石’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石合一百二十斤。七石大缸可以乘水八百多斤。鱼缸虽大,鱼缺不可多养,水宽才能鱼安。”“寸余之鱼,每缸三十足矣,多则挤热而死,或至一头不留。渐长渐分,至两寸余,则一缸五六对。至三寸余,则一缸二三对而已。”宽水养鱼才能保持充足的氧气,延缓水质污染变质,也让金鱼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虽说是古法养鱼,其中的道理和用小鱼缸养鱼有异曲同工之处。

小鱼缸承载能力有限,硝化系统薄弱。硝化细菌是一种粘附性的分解氨氮类有害物质的细菌,需要有可以供它粘附的地方才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小鱼缸内并没有太大的表面积供硝化细菌粘附。所以鱼缸内的自净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同时前文也提到金鱼的进食量和排泄量都比较多,这就导致水中会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粪便以及金鱼的其他排泄物。这些物质发酵分解后产生的氨氮都需要通过硝化系统进行分解,把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才能保证金鱼的正常生长发育。

这就产生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小鱼缸薄弱的硝化系统和金鱼大量的代谢产物产生的大量氨氮。在《扬州金鱼文化》一书中提到古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打皮和清底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打皮”其实就是使用抄网将水表面的一层杂质捞出,保持水面洁净,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清底”就是我们常说的抽底,将鱼缸底的食物残渣和鱼便等杂物清理出鱼缸,减少这些物质发酵产生氨氮等毒素。同时结合宽水养鱼,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水体的溶氧量并减少水中毒素的积累。有助于金鱼健康的生长。

由此两方面考虑,使用小鱼缸要提高金鱼的成活率,就要做到宽水养鱼,防治结合,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目的。

当然了,一家之言,不足以面面俱到。有不同见解或任何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

觉得对你有帮助就关注我哈,万一你的问题我刚好有答案呢。

2020年7月4日 12:42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