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暖阳鸽说教,现在回答你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要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实现的,因而现代教育并没有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这需要家长和学校教师不断为孩子们创设培养想象情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孩子的大胆想象的情景与想法要保护与鼓励,才能促进孩子的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力是人类的创新能力的源泉,可以将人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实现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也可以让人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自由,享受未有过的感受。这就是想象力的“魅力”,让人燃起探索之路的激情。比如:孩子们都喜欢对着感兴趣的事物——“蚂蚁搬家”,认真观察,并出现发呆的现象,甚至喃喃自语,其实是孩子在展开丰富的想象的时候,并在其中享受着无比惊奇与兴奋的感觉,促进想象力的发挥。
人的想象力是在头脑中根据自己的已有的表象基础创造的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触发”人的想象力,就要满足诸多的条件,为想象力积累、好奇、捕捉、加工各个要素,发挥“智慧之星”的感情,才能让想象力正常“运行”。
1、积累:也就是要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积累充足的生活经验。
2、好奇:就是要保持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发展自己的好奇心。
3、捕捉: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创造性想象的事物,捕捉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4、加工:也就是在“捕捉”的基础上,进行大脑思维加工,变成有价值的想法、图像、影像等成果。
由此,现代教育并没有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反而现代教育正在不断为孩子的想象力提供学习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各种“触发”想象的学习活动。
人的想象力跟右脑对已储存的表象的处理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关。美国权威咨询机构的调查结果。“1岁的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可这种情况在7岁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4%”。因而,人要确保想象力的“运行”,就要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进行练习。
1、“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家长要让孩子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做生活的主人。比如: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孩子自己收拾文具、卧室,自己背书包等。学习生活中正常的动手的事让孩子动手做,则,脑子也在“运行”。
2、“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其实就是当孩子需要各种“工具”的时候,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工具箱,玩具的螺丝松了,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到适合的螺丝刀去紧紧;像玩积木,家长可以购买积木一起玩。家长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随时配备必要的“工具”,让孩子尝试体验与锻炼操作能力。
3、“想听什么就听什么”。也就是孩子想听音乐,就放轻松的音乐、儿歌,最好放钢琴曲、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等无歌声的音乐;并在换曲的机会问问孩子的所听所感所想。想听故事,就闭着眼睛,让家长读或播放故事内容,去感受睁眼和闭眼的不同感觉,让孩子的听觉想象力得到锻炼。
4、“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里指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可以针对比较安全的物品展开想象式的模仿运动。比如:喝完的塑料瓶拿来一起“踢球”;用玻璃瓶子看字或在太阳光下燃烧纸张;更有趣的是模仿“种子”成长,用肢体语言来比划表达“成长”的过程。这里一定要注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5、“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实是在条件范围内的孩子与孩子进行“吹大泡”、“吹牛”比赛。如:比“大”,比“小”。让孩子展开想象尽量说出心中的“大”与“小”,家长也不断从中说出比其更“大”或“小”的事物。又如:可以根据听到的或阅读的故事进行说编故事的不同的情节和结尾情况。
6、“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就是让孩子在阅读方面提供童话、神话、科幻等图书和连环画的读物,从而促进孩子成为“故事大王”、“演讲之星”。
7、“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孩子在准备好的笔记本上将故事的改编和结尾展开编写。
8、“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也就是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天马行空”、“宇宙漫游”等展现的想象画面在纸上画出来,过一把“画家”瘾。
以上的活动都是在家长的督促和引导下,让孩子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就能使想象力在一直“运行”,达到提高“智谋之举”的热情。
人的想象力跟大脑获取的表象内容在头脑中加工创造新颖形象的速度又与“轻车熟路”有关,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促进想象力的“提速”,施展“创世之才”的豪情。
1、多观察:就是引导孩子多观看获取感性的经验,包括通过阅读积累获取的学识,不断进行改造、组合、创造新表象。如:太空步、霹雳舞、鬼步舞等舞蹈动作,都会引起人的想象。
2、多思考:就是让孩子积极思考,把不同类的表象以重新组合加工形成新表象,从而打开想象大门。比如:哮天犬、猪八戒等《西游记》的角色。
3、多分析:就是让孩子把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中具有同类的若干对象的特征加以分析,集中综合出新形象。比如:孔乙己、阿Q的形象。
4、多抽象:就是让孩子在参加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中,抓住相似性进行抽象化、比喻化的描述。比如:志愿活动的献“爱心”,这里的爱心可以是关爱、关怀之心,也可以是“滋润心田的雨露”。
5、多夸张:就是引导孩子善于抓住某一范围的特征或性质,进行举一反三,甚至扩展到整体的夸张途径来表述。比如:看到波涛汹涌就会想到大海;看到月牙儿就会想到圆月。
这样,通过有效的学习与锻炼的方式,加以常态化的训练,提高孩子的想象力的“运行”与“提速”的能力,形成丰富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在学校教育中一般以科学地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孩子的左脑跟右脑通过神经元建立关联的过程;也是孩子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建立桥接的过程的引导与强化,从而形成空间感和想象力的过程,极大程度地做好对孩子想象力的“防护”工作,避免孩子“胡思乱想”、“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的有损于大脑发育的方式,家长也应极力配合,确保孩子的想象力的正常“运行”与“壮志之旅”的心情。
1、丰富生活,积累经验。就是鼓励家长经常与孩子一起开展 “亲亲大自然”、“社区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生活经验,形成更多的表象,为想象打下夯实的基础。
2、提供境遇,激发想象。就是家长在家里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活动,在此过程中,要不断与孩子互动,尽量联系之前的活动情况,说说阅读的体验或感觉,描述游戏中的体验,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
3、创设氛围,鼓励想象。也就是家长发现孩子的做法和说法与现实不一致时,应该细心问孩子的说说来龙去脉,到底怎么回事,是想到的,还是现实的。同时也就帮助孩子分清“真实”与“虚幻”想象,大胆鼓励孩子说出“为什么这样想”、“结果会是怎们样的”。
4、促进内化,引导幻想。
孩子应当知道,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幻想是从远离现实的幻想到接近现实的幻想发展的过程,幻想是一个高层次、最高境界的想象,也是创造的开始。因而,家长要让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促进内化,引导幻想。
(1)模仿:就是家长让孩子通过模仿感兴趣的事物和知识,再加以创新,闯出自己的“路”。比如:临摹字帖,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形成有模有样的字体来。
(2)创造:就是家长要让孩子扎根于知识经验之上展开想象,创造出相关的文学或艺术作品。比如:写出想象作文、画出“遨游太空”、“未来交通”等作品。
(3)爱问:就是家长鼓励孩子敢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好奇、怀疑、爱问、追问等行为表现。比如:遇到新事物都要提问“为什么”、“怎们样”、“会怎样”等诸多的问题。
(4)幻想:就是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幻想与良好愿望、人生理想结合起来,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参与各类课外活动,扩大自己的视野,达到丰富想象力的目的。
正如鲁迅说:"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只要孩子在正常的专注于想象过程中,家长尽量不要打扰孩子,确保孩子的想象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但是,如果出现沉迷于“虚拟的世界”、“模拟的世界”、“虚幻的世界”之中时,也应及时加以制止和疏导,避免造成对人体的知觉器官造成伤害,影响身体健康,严重的还会造成“精神分裂”,那就得不偿失了。如果家长把控不到期间的节点,可以参加“家庭教育父母课堂”的学习,增强培育孩子的方法与技巧。
总之,人的想象力需要“调度”与“运行”,才能保证“安全运行”和“高速运输”,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我是@暖阳鸽说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教育#教育那些事#学浪计划#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留言与点评!
copyright 2019-2020 聚答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6363号 大地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