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传统的殡葬习俗?
查看4个回答
4人回答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殡葬习俗有很多。民族、地区,都造就每一方独特的殡葬祭祀文化。

中原汉族的殡葬文化,起源是很“自私”的。

比如棺葬。棺材在古代称为“榇”。中国文字多有象形意义,亲人去世后,将亲人的遗蜕置于木制的容器内,即为“榇”。树木是“长生”的象征,所以棺木又称“寿材”,是为了把“生”的意味加于死者。上古时期的人认为,人并不会正常死亡,所有的死亡,都是因为妖魔鬼怪作祟。而人对于那些妖魔鬼怪是没有反抗的能力的,只有听凭其摧残。

把已过世的人盛放于棺木之内,把“生”的意味强加于死者,其本意是将死者作为献祭,相当于对妖魔说,"他还活着,你就尽情地折磨他吧,不要找我们的麻烦"。

所以说,其实细究起来,丧葬文化的起源是非常冷漠的。这是由于上古时期社会生产力过于低下的现实所决定的。任何一个人力,对社会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因此要舍弃死者,专注于保护生者。

由于这个原因,比如说安徽部分地区,至今仍有“骑棺材头”的做法。老人去世,令其孙执引魂幡骑棺材头,最后在墓地将其孙所穿衣物全部脱掉,随棺或埋或烧,老人之孙名“引童”,或者说是吸引魔鬼的饵,最后来个金蝉脱壳,把老人的尸体献祭给鬼怪了。所以,部分地区头七也称“谢魂”。这个做法,我就总是想起《西游记》里陈家庄献祭那个灵感大王金鱼怪来。

有些地区,则非常注重下葬的时间,细致到每一个死者都有其特定的下葬时间。这个习俗主要见于江南。

从北方来讲,很少见下午下葬的,但是江南部分地区还是有的。这个习俗,我觉得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只要日落黄昏,即为天地交泰,由阳入阴,已不宜丧葬。比如某位死者,算出来他只适宜下午三四点钟下葬,那也挺麻烦的,有些地区殡葬习俗本就复杂,还必须赶在黄昏前,搞得手忙脚乱。在一些农村地区,这个时间是精确到分钟的,早一分钟下葬都不可以,于是时间上经常比较紧迫。

又或者,按他们的算法,某位死者适合下午两点半入土,然后那天像现在一样,气温35度,没风,太阳晒得跟火烤一样。这边安葬完死者,那边救护车搭走6个中暑的,这节目是演给谁看呢?

所以我说,有些葬俗真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从不同的民族方面说,各民族也有奇特的葬制葬俗。

比如,很多可能知道,在西藏有“天葬”这么一种做法,而实际上有天葬习俗的不仅仅是藏族,达斡尔族、塔吉克族、满族过去也都是有这样的做法的。又或者,在蒙古族,过去有类似天葬的“狼葬”,因为狼是蒙古族同胞所认为的神圣动物,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曾经也这样做过,这种事放在汉族就绝对不可能了,不然肯定会有人说,这与弃尸荒野有什么区别?

有些少数民族的葬俗,是在死者下葬以后才做。

比如说,我知道的,俄罗斯族同胞,他们在安葬死者以后,要放飞白鸽。又比如仡佬族、布依族,过去的习俗是在死者坟墓处栽毛竹,而拉祜族则是在死者坟墓上栽葫芦,又或水族,要在死者的墓碑上挂鱼,像这样的奇特丧葬文化,也是中原文化里不存在的。

再就是殉葬物品,这方面的区别就更多了。

比如《地理埋葬黑通书》里,就列举了不同时间,所需用的入墓镇物。真是五花八门。我个人知道的,某些情况,安葬前要先在墓坑里铺一层特殊的石头。比如记得《鬼吹灯·云南虫谷》里提到过一种蓝色石精岩,真的有人用这东西铺墓坑底。我不知道这个做法是与地区、民族或是其他什么有关,但是我看过的,本地的,比如最简单就有铺白沙或大理石碎的,而有些人的墓坑里,铺的真就应该说是某种宝石,虽然碎了点,但我也觉得那是暴殄天物。

丧葬文化的存在当然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来讲,有很多排场是做给外人看的。况且我听过这么句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殡葬也是一样,所以我觉得,虽然要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丧葬文化,但如果特意去搞这种排场,尤其是以损害生活质量为代价来演戏的话,那实在太没必要了。

2020年8月9日 08:29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