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EC(电导率)是表征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以反映水中溶解性离子的含量。正常饮用水EC值的判定标准与地区有关,国家标准是饮用水EC最大为1400μS/cm,但一些地方一般将其限定在750-1000μS/cm之间。这说明水中离子含量适中,适合人体饮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用水EC值的判定,需要对水源地的水样进行采集、检测,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水源地不同,检测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不易统一。但一般来说,国家对地方的饮用水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水质界限有所规定。国家环保部于2001年颁布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规定,饮用水EC不得超过1400μS/cm,种类及其界限如下表所示。
|水质类别|饮用水EC(30℃,μS/cm)|
|:---:|:---:|
|Ⅰ类 |≤500|
|Ⅱ类 |500~1000|
|Ⅲ类 |1000~1500|
|Ⅳ类 |1500~2000|
|Ⅴ类 |>2000|
第二,地方有自己的规定。各地对饮用水质量也有一定要求,如《山东省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EC值应在750μS/cm以下;《广州市水污染控制条例》规定,EC应不高于1000μS/cm。
第三,使用环保部公布的检测方法。环保部公布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第三部分电导率和电导率测定中,规定了EC的检测方法。
通过以上标准,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正常饮用水EC的判定。但仅此还不够,实际情况还需看具体情况,水源地环境、自然水位等因素都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因此,要保证每一个点的水质安全,需要定期监测。按照《中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市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要每季度监测一次,其它地区要每年至少监测两次。
在检测过程中,应根据所选取的水样量、检测方法、检测精度等因素,选取合适的点位进行取样,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常采用均质取样和分层取样两种方式,均质取样适用于水体水质比较均一的情况;而分层取样则适用于水体水质有明显变化的情况。
最后,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确立一套较为科学的饮用水EC值判定标准,以保证我们饮用安全的水源,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