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维生素的检测国标

发布时间:2023年5月11日 19:37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由于人体无法制造或仅能合成微量,因此必须通过食物或口服制剂来摄入。从营养学角度看,维生素在机体生命活动和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促进生长、维护健康、增强抵抗力等。因此,对食品中维生素成分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食品中维生素检测的国家标准。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不同维生素的检测标准及其应用。

一、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黄色或深绿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色法和蒸馏法等。

其中,HPLC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食品样品中的维生素A和内标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再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A的测定》(GB/T5009.25-2017)便是基于此方法制定的。

二、维生素B

维生素B是一组水溶性维生素,涵盖了多种物质,如维生素B1、B2、B6、B12等。它们存在于很多食物中,如肉类、植物、酵母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生物酶法等。

以维生素B1为例,其检测方法采用比色法。该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硫酸钒酸氧还原反应,将维生素B1还原为香豆素,再与吲哚酚等化学物质发生缩醛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GB/T5009.24-2017)便是基于此方法制定的。

三、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免疫调节、减轻疲劳等。它存在于很多水果和蔬菜中,如柑橘、草莓、西红柿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二氧化钛催化法等。

其中,二氧化钛催化法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检测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食品中的维生素C通过加热、蒸发溶解和氯化镁处理,转变为2,4-二氯羟基苯胺(DHDP)的还原物,与二氧化钛催化下的方法检测生成的恒定染色产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GB/T5009.265-2016)便是基于此方法制定的。

四、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来源是日光照射下人体皮肤中产生的维生素D3,也存在于一些鱼类、蛋黄、肝脏等食物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学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等。

免疫学分析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免疫学技术将样品中的维生素D与 特异性抗体结合,再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检测。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的测定》(GB/T22214-2008)便是基于此方法制定的。

综上所述,不同的维生素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因此需要针对其特点量身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这些标准为检测人们食品中维生素成分提供了参考和保障,也有助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