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的军阀为何都紧紧抓着师长的职务不放?
查看24个回答
24人回答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清政府刚刚灭亡不久,各地纷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值此乱世,唯有控制军队才有实权,否则很容易在军阀混战、派系斗争中败北。为此很多军阀都试图控制一支军队,以增强自身实力和话语权。

查看详情

2019年7月28日 00:42

一南一北有两位地方大员却非常郁闷,一位是湖北将军(就是原来的都督,都督改将军是袁世凯为以后“废省改道”提前下的一步棋)段芝贵,另一位是奉天将军张锡銮。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不安于位的师长部下,湖北军务帮办、北洋第二师师长王占元和奉天的北洋第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

癸丑之役,王占元第二师为镇压“二次革命”开进湖北以来,他就眼巴巴地盯着湖北都督的位置,没想到原湖北都督黎元洪被袁世凯诳到北京后,“干殿下”段芝贵被

查看详情

2019年7月27日 22:31

北洋时期几乎所有的总统、国务总理,绝大部分的阁员都有军界任职经历。

武人飞扬跋扈,爱兵如命,因为有兵就有了话语权,往小了说能割据一方,当土皇帝;往大了说能左右时局,指点江山。

北洋时期武人的治丧费是10000元,文官只有2000元。

武人活着的时候威风,死了也压文人一头。

师长便成了一个货真价实、含金量极高的头衔,因为当时师是军队最大的编制,最基本的作战战略单位,只有在发生大规模作战时,比如护法战争、直奉

查看详情

2020年5月13日 20:23

北洋时期,军队的管理构架相对混乱,它不像我们现代社会,国家关于军队的管理有着非常明确的制度和标准存在。当时能够拥有军权,是人生通向巅峰的存在,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抓住军权是重中之重。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氛围,上至国家总统总理,下至内阁官员,都是军队出身。这和中国两千多年来的ZZ格局完全不同。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清末动档,国家ZT变化太快,地盘太大,北洋政府根本吃不下,有能力者而居之,只要有枪有

查看详情

2019年11月29日 02:44

因为最大常设编制就是师,军是临时编制

查看详情

2019年11月7日 17:41

北洋时期的重武轻文现象,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北洋时期几乎所有的总统、国务总理,绝大部分的阁员都有军界任职经历。

武人飞扬跋扈,爱兵如命,因为有兵就有了话语权,往小了说能割据一方,当土皇帝;往大了说能左右时局,指点江山。北洋时期武人的治丧费是10000元,文官只有2000元。武人活着的时候威风,死了也压文人一头。师长便成了一个货真价实、含金量极高的头衔,因为当时师是军队最大的编制,最基本的作战战略单位,

查看详情

2019年9月8日 08:31

北洋时期的重武轻文现象,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北洋时期几乎所有的总统、国务总理,绝大部分的阁员都有军界任职经历。

武人飞扬跋扈,爱兵如命,因为有兵就有了话语权,往小了说能割据一方,当土皇帝;往大了说能左右时局,指点江山。

北洋时期武人的治丧费是10000元,文官只有2000元。

武人活着的时候威风,死了也压文人一头。

师长便成了一个货真价实、含金量极高的头衔,因为当时师是军队最大的编制,最基本的作战战略单位,

查看详情

2019年7月27日 22:23

北洋军一开始的时候,被称为北洋六阵,当然这个镇,其实我之前也就分析过了,大概就1万多人,其实也就是师长的别称,满清的话,他称呼的时候想称呼的文雅一点,所以就叫作镇。

这都不碍事,关键问题就是北洋军一开始有六个师。

可能看了后面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大家觉得一个师能够干什么事情,在战场上面一个师都快成一个炮灰了,其实大家进入了一种误解,认为在当时尤其是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个师是一个临时编制的一支部队,

查看详情

2019年10月31日 18:41


北洋时期的军阀并没有“抓住师长职务不放”。

或者说北洋军阀开始“抓住师长职务不放”的时期,北洋军阀作为一个团体都快被扫入历史垃圾堆了。

北洋军阀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清末到袁世凯称帝失败:此时北洋军阀看重政治职务

这一时期唱主角的北洋军阀是段祺瑞、冯国璋和他们的上司袁世凯。

无论是段祺瑞、冯国璋,他们虽然是北洋军阀头面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抓住师长职务不放”;以段祺瑞为例,他先是担任北洋第三镇统制,之

查看详情

2019年12月2日 23:51

在经历了义和团这些乱子之后,清朝终于意识到了,他们一直仰仗的八旗军已经烂到家,继续依靠这些军队,根本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国家,之前的洋务运动没有彻底改变国家的颓势,只是稍稍缓解了矛盾,对军队的改变也不是非常大。

在内忧外患中,清朝不得不放权给袁世凯,让他到小站操练新军,正是这个决定,直接就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袁世凯操练出来的这些军队,也是当时中国最能打的军队之一,军队融入了西方的一些体制思想,他们被后世

查看详情

2019年12月26日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