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是我国古代礼制最兴盛时期,这种礼制在玉器上如何体现的呢?
查看17个回答
17人回答

谢谢邀请,西周是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开始,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为止,历时300年,在迄今为止已发现的2000多座西周墓中都出土过玉器,而且数量比较巨大,玉质优良,品种相对齐备,如比较知名的遗址,像北京的琉璃河,山东的济阳刘台子,陕西长安的张家坡,甘肃灵台的百草坡,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陕西宝鸡茹家庄国墓地等。

西周的玉器在琢玉的技法和造型上是不断的改进,器物日趋完善,西周玉器的做工,重视

查看详情

2020年2月10日 05:17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考古方面来说明。

考古发掘出土的西周玉器,主要有礼仪用玉、玉工具和用具、玉装饰品以及丧葬用玉等。

礼仪用玉有琮、璧、戈、戚、铲、牙璋等。玉琮的造型规范,都是内圆外方,多数无纹饰。陕西沣西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的玉琮,四面都刻饰双钩线鸟纹,鸟纹是西周玉雕工艺中常见的纹样,但在玉琮上刻饰鸟纹实属罕见。


玉戈一般作长条形,前锋为三角尖状。沣西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的玉戈形制较特殊,戈身宽长,前锋圆弧

查看详情

2020年2月11日 18:03

先讲我的观点:玉器和中国古代的礼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礼”字的甲骨文形状,就是两串美玉放进器皿中的祭祀的样子。在礼制完备的西周,祭祀、葬礼乃至日常生活中,玉器的使用都具有体现礼制的功能。

接下来铁锤文史就从西周的祭祀、葬礼和日常生活三个角度,介绍玉器在西周礼制中的运用。

古代中国社会中,无论是在庙堂之上,还是在江湖之中,祭祀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祭祀礼仪中,一直伴随着玉器

查看详情

2020年2月17日 09:46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周朝是我国历时很长的一个奴隶制王朝,从建国到横跨春秋与战国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其具有明显反映社会制度的《周礼》对后续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基础。而《周礼》中的玉器类别也是非常之多,周代别具一格的玉文化也是反映在其玉器规制的严格区分与身份等级相联系的过程之中。这与前朝的夏商二代相比,周朝的礼制度更为发达,而承袭礼制的主要工具之一的玉器体现如下


周代的玉功能细分明显,分别从礼玉、手持玉

查看详情

2020年7月5日 07:58

周武王伐商纣得天下后,获得大批奴隶玉匠和玉器,为西周玉器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並创立典章,按当时制度,依爵位的高低有别,大小不同,名称不同,形式不同,颁布礼仪法规:天子守护鎮圭尺二寸!天子向各路诸侯封爵时称为命圭:公爵赏桓圭九寸、侯爵赏信圭七寸、伯爵赏躬圭五寸、子爵赏躬圭五寸、男爵赏躬圭五寸。将玉圭连同土地,人民一起赏赐,且帶有任命的性质。还严格规定天子、公侯、大夫、世子佩服玉佩时,都要用不同色泽丝

查看详情

2020年2月10日 08:34

天圆地方?

查看详情

2020年2月10日 04:31

周代,包括春秋战国,是古代礼制最严格兴盛的时期,体现在玉器上,大概要从两方面去说。

第一是按人的等级来使用玉器,地位高的人用那些,用多少,地位低的用那些用多少分的很清楚,比如玉圭,王,公,侯,伯,子,男合个爵爷用的都是不一样的,周礼_冬官_考工记 中明确记载,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恒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意思就是周天子用一尺二寸的镇圭,公用九寸的恒圭,侯用七寸的

查看详情

2020年2月10日 13:18

嗯顶一件



查看详情

2020年2月10日 11:39

周代是中国古代礼制最兴盛的时期。所谓“礼制”,就是从王侯到平民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乃至婚嫁丧葬,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礼仪被认为能“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这种礼制反映在用玉制度上,就是出现了一系列礼玉。这些礼玉形制不同,用途各异,名称繁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璧、圭、琮、璋、琥和璜,合称为“六瑞”。这六种玉器是中国古典玉器的核心部分。《周礼》中说“以

查看详情

2020年7月7日 02:21

先看看这件圭板吧,长36.5公分,顶端宽7公分,尾部宽5.2公分,厚2.7公分。双面打孔,孔内有台阶,孔端琢一人首鸟身鱼尾之天神。材质为古蓝田玉。琢玉技法为减地双阴挤阳,此圭板温润并有玻璃光泽。圭板乃四大礼器之一,即琮、璜、圭、璧。







查看详情

2020年2月10日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