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量淞沪会战,及其 对中国抗战的影响?选址上海是对是错?
查看10个回答
10人回答

淞沪会战的本意是歼灭上海的日本驻军,以解除南京周围的威胁。结果未能实现战略目标,最后才变成了后来的淞沪会战。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说法,说国府挑起淞沪会战是为了改变日本由北向南的进攻方向,所以才开辟第二战场。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根据国民政府此前拟定的《1937国防作战计划甲案》,进攻上海的初衷只是为了解决驻守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防止日军在上海驻军的接应下登陆上海,进攻南京和江浙。

自晚清起,列强在中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3日 10:48

其实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不管是我国还是日本都对对方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首先从国民政府的角度出发,其实当时很大程度上是寄希望于国际调停的,根本没有想到会打仗。选址上海是因为上海是整个远东的国际大都市,如果一旦陷入战火西方国家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失,国民政府认为西方国家一定会伸出援手。但是当时的情况是英法自身难保,注意力只能集中在欧洲大陆,而美国则是孤立主义当头,国民政府指望他们来救的希望落了一场空,更何况当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6日 01:10

我个人以为,国民党组织的淞沪会战,对于扭转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闻风而逃的颓势,对于延缓曰寇的进攻,是起作用的。

淞沪会战进一步激发了全民抗战的势头,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内部亲日派的力量。

但是,由于淞沪会战是在慌乱中组织的,而且,蒋介石集团并没有树立起真正的抗战意志,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掩护国民党政府向西南方向的败退,因此,虽然战斗激烈,在日军从杭州湾包抄过来之时,为防止陷于敌包围之中,最后不得不撤退。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日 16:05

从个人的角度说,淞沪抗战是国民党组织的一次政治战,从国民党在淞沪会战的表现来看,其实是历史又一次证明了,国民党不是一个谋求强大的中国的选择。其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从作战方向选择上,淞沪会战是国民党中央军体系不错的选择。

淞沪是长江中下游的乃至当时中国的核心城市,国民党中央军大多集中在这一地区,军队调动容易,可以在短期内形成极大优势。上海日军兵力薄弱,也是打胜仗的机会。

上海是远东经济金融的中心之一,各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日 19:26

淞沪会战败了!战略是预敌于国门之外!但会战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再加装备技术差距太大!战略上败了!战术上凇沪会战也败了!正面阻击非常成功!两翼却遭日寇偷袭成功!对上海形成合围!凇沪会战失败!上海是进驻南京首冲之地!不是选的问题,而是兵家必争之地!必攻必守之地!日寇攻陷南京就是从上海溯江而上战领的!影晌深远,对我方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打破日本不可战胜的神化,勇现出一批抗日名将!对敌方来讲进占淞沪就可以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日 18:42

任何一场战争,可以从战役和战术两个方面考量胜负。战役和战术两个方面,从长远看是一致的,但在特定的时期,战术和战役的取向是有张力和矛盾的。所以有人说日本人取得了每一次战术胜利,但是失去了战役的胜利。淞沪会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从战术方面的分析,

从战术方面来看,国民政府无疑是失败的,而且是重大的失败。

上海地区地形密集,不利于军事行为的展开,面对日本在海陆空全方面的优势,尤其是空军和海军的支持,对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3日 10:14

[捂脸]这个问题提出来就不合适

首先,弱势的情况下不是我们选择开战的时间与地点,而是日本人

其次,当时上海在中国的地位无与伦比,为什么呢?因为其身为远东金融中心,承担着民国政府发行货币的担保作用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3日 01:46

松沪会战对中国抗战意义重大,此役初衷虽然国民政府是向国联和日本表明我们抗战的决心,但此役增强了全民和长期抗战的信心,虽然伤亡巨大。粉碎了日本人三个月亡我中华的狂言。使我国的战略物质和工厂及文物得到及时转移,让长期抗战打下基础。日本侵华路线是朝鲜半岛,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到华南,纵深一切为二,然后武力迫使中国投降。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其实也早为长期抗战作准备,在长江地区的南京,杭州,镇江,江阴,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3日 10:06

展现抗战决心的一战,思维停留在阵地战的层次。武器的差距导致失败,损失了有生力量。但是也提醒南京政府要撤退了。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日 16:01

对于八.一三淞沪会战我认为时间上太创促,给战略撤退带来了困难;其次地点上选择也有问题,给日本的海空优势充分发挥创造了条件;再次使得首都加速沦陷,过早打击抗战信心。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日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