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靠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为何俾斯麦却认为殖民地是累赘?
查看7个回答
7人回答

当时的德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殖民条件,拥有一支相当实力的舰队,国内也有各种鼓吹殖民扩张的社会团体,当时有本书叫《德国需要殖民地吗》,里面就鼓吹建立殖民地,民族主义历史学家特赖奇克甚至宣称“没有殖民地的德国注定只能当二等强国。”

但是德国却没有立即走上海外殖民的道路,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德国首相俾斯麦对海外殖民扩张长期持反对态度。

俾斯麦认为德国地处中欧,东西两面有法俄等强国环绕,尤其法国对德国的仇视态度,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6日 10:35

俾斯麦说一套做一套,德国的殖民地,大部分是俾斯麦执政时期建立的。

为了消除欧洲其他列强对于德国日益强大的恐惧心理,俾斯麦对外反复重申没有抢夺殖民地的野心。

德国一旦推行殖民扩张,作为首相的他就必须向国会低头,乞求贷款对殖民扩张予以支持,这种做法势必会削弱首相的威望。

德国统一较晚,此时,好的地方已经被别人殖民,剩下的都是不好的地段,一旦殖民,从经济角度上看,得不偿失。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4日 22:18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地理,德国毕竟是个大陆国家,眼睛向欧陆,东西两面有对手(敌人),不易分心远涉重洋搞资本积累;英国是岛国,欧陆国家及势力对它威胁不大,它向欧陆拓展空间的路子被卡死,只能在海外从事资本积累。

二是历史发展阶段。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国家制度创设大业,对外拓殖顺风顺水;德国1871年普法战争后统一大业才得以真正实现,比英国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出海的路子和地盘都没了,所以它对海外拓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4日 23:07

这与德国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的。

首先认识一下俾斯麦

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73 , 1873-1890),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1890),人称“铁血宰相”(德语:Eiserner Kanzler;“铁”指武器,“血”指军人的鲜血,可指战争)、“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奉行“铁血政策”。但他在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对外收敛锋芒,强调自己不过是“诚实经纪人”(或翻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4日 16:06

1871年,在领导普鲁士接连取得三场对外战争的胜利后,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的俾斯麦,终于用他著名的铁血政策和近十年之功,将四分五裂的德国,变成了一个庞大、强悍的国家战争机器。

这位在德国历史上名列前茅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为近代德国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俾斯麦是19世纪德国统一的最大功臣,而在当时,正是西方列强疯狂抢夺殖民地的年代。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俾斯麦对殖民地并不感冒,他甚至认为殖民地对于德国而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7日 16:36

德国统一的太晚了,殖民地都被瓜分,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抢夺,对德国利益不符合。

所以俾斯麦将所有的国家重心都放在欧洲,主要追求的是德国在欧洲的现实利益。

这也为日后德国的工业化铺路,德国是一个后进型工业化国家,也是一个成功追赶型国家。从工业化初期起,“赶超”便成为德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任务。从19世纪50年代起,德国经济迅速起飞,并在一战前夕超越法、英等老牌工业化国家,实现了赶超目标。

如果有个人因素的话,就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8日 18:07

容易引发欧洲本土的战争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8日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