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很难容下功高盖主的功臣?
查看35个回答
35人回答

功高盖主啊

你都说了啊,功高盖主,也有叫功高不赏。

作为皇帝,自然要赏罚分明。但功高不赏,如果一个臣子,功劳高得皇帝都没法赏赐了,再赏只能把皇位给他了,这样的臣子几乎就只有死了。

例外的恐怕就是郭子仪吧。

记得郭子仪的儿子和他的公主老婆吵架。

公主说,我老子是皇帝。

郭子仪儿子说,那是因为我老子不想当。

能混到郭子仪这样最后能善终的,少之又少。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0日 12:20

自古功臣良将有三大险境:

其一,功高盖主,为人君者无可再封,只有赐死。

其二,臣强主弱,为人君者生怕宝座不稳,必然想方设法除之。

其三。权倾朝野,为臣者,功高,必然爵显,爵显,势必官大,官大者,位高权重。

为臣子做到如此境地,那就离危险不远了。那么这是什么原因?

盖之人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同享福。

越国,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灭掉吴国,这时有两位谋士与越王共患难,帮助越王灭掉吴国,一位选择离开,而另一位选择继续留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0日 21:46

其实不难理解,一般是这个状态:

开国功臣会这么想:

1. 大家都是兄弟,一起打天下,我的功劳可不比你少,我其实也有资格当皇帝!

2. 觉得自己创业期间付出很大,现在收获的职位不满足。

3. 大哥当皇帝,我还是支持的,但是你的儿子继续当皇帝,我们就不太服气了,他对江山也没什么贡献,凭什么能指挥我们呢?

那么皇帝呢?

皇帝也很清楚这些事情,开国功臣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没有他们帮助自己绝对不可能上位,现在功成名就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0日 23:49

自古以来权欲难以根除,想当皇帝的人欲望战胜道德,而作为皇帝则想的是怎样才能够坐稳皇位。家天下的延续就需要消除不确定因素,功高震主之人正是排在前列的对象。

勾践是杀死文种,就是一个典型的功高震主身死例子。


一、功高震主,野心难知。这可以从人性说起,初期一起打天下,那么随着一次次的立功,野心不自觉地生长。举个例子:东周诸侯发展起来后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既然你可以号令天下,那么我也可以,于是就出现了春秋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0日 21:16

也不是绝对容不下,只是随着这个人的实力的增长,他本身就会对皇权构成威胁,导致皇帝地位的不稳,所以皇帝对那些功高盖主的人本身就不放心,再加上皇帝的猜疑心,会导致皇帝难以容纳功高盖主的人。在古代,有一个功高盖主的人没有下场惨,就是郭子仪,因为郭子仪一直以臣之礼待皇帝,而且做的确实没有谋反行动。司马懿虽然一直以臣礼待曹魏,但他的势力实际上已经增长,实际上曹魏多次想杀掉司马懿,但都被司马懿很好地化解,他的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0日 13:47

这和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制度有关。历史上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制度,皇帝是无可争议的最高统治者,实行世袭制。

武官方面。皇帝是最高统帅,皇帝对于功高的将领非常的不放心,这些带兵打仗的将领获得底下基层兵将的拥戴,所以皇帝为了自身安全,要么解除这些有功将领的兵权,要么以各种理由治罪。

文官方面。皇帝对国家的治理都是需要层层的文官去落实,而且有些事情本身皇帝就不管,完全是由各级文官处理的。这就出现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0日 17:11

因为功高盖住者,一般只在开国初期的时候有,而开国之君就是造反得来的江山,所以会很忌惮这些功臣。

而且因为有很多的仗要打,皇帝必须要把兵马授权给功臣们,而天下逐渐稳定之后,皇帝要把兵权收回来,而功臣们多多少少有些不满,他们在军队里也有很多的亲信,而这些功臣彼此之间也有很深厚的情谊,所以他们要联合起来之后,也足以对抗整个皇朝,所以皇帝很难容下他们。

皇帝们都希望自己的皇朝可以千秋万代,但是千秋万代后的事情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00:39

因为无论多能干的功臣面对的都是皇帝。封建皇权家天下,一人的天下不是国家。皇帝要的是奴才,不是人才。人才必然有想法有才能,不可能只当工具。而皇帝只需要臣子当工具,功臣比人才更厉害,还有功劳,更难以摆布。怎么能容?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0日 14:03

因为古代处于封建王朝,思想并不开放,皇位是世袭制,昏庸皇帝当然会被取而代之。。。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01:16

历史上的事情必须唯历史而论。私有制,家天下。打天下团结奋斗,坐天下论资排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历史归律。社会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和分配方法!!!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0日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