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印军咄咄逼人态势,我军是否应该亮剑?
查看55个回答
55人回答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必须分清楚,印度不是我们的敌人,印度是我们的邻居。

和印度的边界冲突是两个家庭的纠纷,我们要以解决家庭纠纷的处理方式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而不能以敌我矛盾来处理。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我们的面前有一个野心勃勃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美国,美国肢解了苏联,肢解苏联之后美国的屠刀已经杀向我们,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印度,而是美国。

中,印,关系妥善处理,不要把印度赶向美国一边,这是战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06:59

还记得剧中的李云龙说过,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算对手再强大,也要抱着必死的决心,敢于亮剑。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挫一挫对手的锐气,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有一个人整天对你进行各种挑衅,要是你一味的闪躲避让的话,挑衅你的这个人 也许会更加变本加厉的继续对你进行各种挑衅,但如果你摆出一副他对决的架势出来,挑衅你的这个人或许就退出了。



道理很简单,挑衅你的人也会计算一下成本问题,如果挑衅你的成本很低,那么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10:36

有消息说印军一直在往中印边界调动,有重型武器坦克一望无际,边界机场停满了战机,更有甚者说1.5万名士兵穿上了铠甲,以防被狼牙棒打伤,真的有现代战争的准备,也有冷兵器时代的防备。我们有很好的战略纵深,你攻我们就放进来打,再反击,让他有来无回。(纸上谈兵)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09:31

这不已经亮剑了麻。还要怎么亮?大军突击吗?那就是主动挑起战争了。要相信我们的党中央、相信我们的人民军队。

印度本想再复制一下洞郎事件,但这次砸铁板上了。石块、木棒就干掉了上校团长以下半个排,这可真是军人的奇耻大辱啊。这是现代化军世史上能记彔的战史了。这也足以证明中国军人的血性了。是以让全世界军人震惊了。向中国的边防军人致敬!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07:53

利箭硬弩,引而不发为上策!

印度是弱军,硬要仰攻我军无异以卵击石也。犯兵家大忌!印度也就做做样子而已。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09:15

面对印军咄咄逼人的军事进攻态势,其实我们已经开始亮剑了。当然了,这个亮剑不是主动地发动军事进攻,挑起边境战争。不是开第一枪,不是火上浇油,不是推波助澜。而是把这场边境争端管控好,努力降温,低调处理,平息事态。不让它继续扩大和发酵,损害两国关系,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不至于场面失控,擦枪走火,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通过军演来秀肌肉,实施威慑,展示国家意志。加强战备演练,让对方头脑清醒一点儿,有自知之明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06:55

老虎不吃人样子难看,更何况印度不是老虎,做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只不过为自己挽回一点面子,应对他们的这个举动该不该亮剑,本人觉得应该看他进一步的动作,因为印度会应该考虑到这个风险实在太大,甚至可能会失控,这是他们承担不起的。

印度这些年来经济取得一些成长之后,内心变得有些膨胀,想迫不及待的证明自己已经不是当初的三哥,对付像尼泊尔和巴基斯坦这类国家不能够彰显自己的实力,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就是挑衅北方大国给国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10:05

从目前的国际天空来看还未到向印度亮剑的时刻,首先:得利的是美国,也极不符合眼下我们的利益!中俄,俄印关系交错这个暂时的格局还不宜打破,至少中俄共同的敌人一美国这一点是统一的,虽然在重大利害关系面前我们不指望俄罗斯对我们作多少,但是:不因为局部利益而走向对立才是值得我重视的!国与国之间的亮剑都是政治家们面对的课题!拼恨斗勇的底线不是谁都可以任性剪断的!还是期待政治家们的智慧巴!看电视的也挤进角色中是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08:00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是我们目前的基本原则

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发生之后,印度的反映有些反常。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即6月17日,印度开始向边境增兵,同时,莫迪宣称印度士兵的血不会白流。

然而6月20日(昨天),莫迪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说:“在周一的冲突中,没有人越过实控线进入印度边境,没有人试图侵犯我们。”从莫迪的言论来看,他似乎试图安抚国内民众高涨的民粹主义。

不过,莫迪后面还说了:“印度会加快推进边境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10:52

短期之内应该亮不了剑,也没有办法亮剑,因为现在的印度已经就坡下驴。

前一段时间咱们和印度的关系还是很微妙的,我们从国际舆论和国际新闻上来看,好像印度并没有太大的反弹,其他国家也没有。

从程度上来说咱们占据了绝对优势才会有这种可能,毕竟只有咱们占据了绝对优势,以西方国家为首的某些新闻媒体才不会也不敢来一波嘲讽。

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在这一次战斗当中我们的损失比印度大,那现在的国际舆论形势变成什么样子了。

可以

查看详情

2020年6月21日 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