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是历史的角度。文言文跟现代白话文有着巨大的区别,并且语法都不一样,而且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断句,然后了解其意思。然而古人在日常交流当中也并非使用文言文,也就是说他们官方文书是用文言文书写,日常交流,仍然是用口头语。这就会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语法,一套是写文章用的文言文,另一套是日常交际用语语法。
第二阶段,白话文的形成。而现在的白话文是
当然。古人不一定都懂古籍的,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要学习的,而自学的时候就得依靠注释本,否则读不懂.注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古代的书流传几百年后就已经有很多人看不懂了,比如先秦的文章到汉朝就已经有不少人看不懂了,因为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后代的人看不懂当时的一些话是很正常的,更何况有些典故之类的,不是随便就可以知道的,于是道就有大学者出来注释古文,后来又过了几百年,语言又变专化了好些内容,于是又有人看不
古人读书自然需要注释。因为时代在变迁,后人对前人所处的时代没有办法穿越回去了解。只好读书,而古书中名物称呼变化很大,不同地区对同一物也又不同的称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有人对前代的书籍进行对照解释,这也就是注释的工作。
以孔子的著作《春秋》为例。孔子写得很简略,后人很难读明白,这时候左丘明出来,对孔子的微言大义进行详细一点的叙述和解释,这就是《左传》。但是当时或者以后的人,对《左传》也都不明
当时自幼开始三字经,读书人正常都能看懂,但当时文盲特多,没有点家底的是读不起私塾的,因此之乎者也大多数人还是看不懂的,因此难度大的文言文应该还是要注解的。
copyright 2019-2020 聚答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6363号 大地主首页